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以后学校会不会把研学旅游作为必修课?为什么?
研学,旅行,旅游以后学校会不会把研学旅游作为必修课?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以后学校会不会把研学旅游作为必修课?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后谁知道呢,目前来看是不显示的,扶贫还没弄明白呢。研学旅行得花钱吧,得家长付费吧,那么注定会有大部分人无法参与。
所以现在有很多做研学旅行的机构,而学校自己却没有系统的做这个。
有条件的参加研学旅行当然是好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话是一定有道理的,把钱花在盲目且忙碌的课外辅导特长班上不如让学生去探索世界。
理论配合实践一定是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增加见闻拓宽视野,对日后三观的培养和更为久远的社会深造都会有着极大的帮助。
考虑问题的角度和面对困难的承受能力都要远超同龄人。
但这毕竟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承担或者说愿意承担的。
说起来现在中国家庭对于课外辅导班的热情过于高涨,有些盲目和畸形,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有着更多的可选择性,这样才是一个更健康的成长过程。
喜欢户外,喜欢探索世界的人不如从小把参加辅导班的钱用来去参加研学旅行也是不错的选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会,因为费钱。
谢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着《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文件的出台,研学旅游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目前,四川、广东、河南等地发布了省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北京等地也提出将研学旅行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随着研学旅行的政策利好,“旅游+教育”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迎来黄金发展期。绿维文旅基于旅游资源导向和教育产业导向的区域综合开发模式研究,提出构建“旅游+教育+X”的新产业体系和区域综合发展新格局。
“学”与“游”具有天然的耦合关系,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正是对游中有学、学有所得的精确描绘。近年来,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多次被写入国家级政策文件,是我国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突破。
作为一种学、游交融并举的活动形式,研学旅游更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拓展旅行意义的重要方式。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研学旅游也逐渐成为热门的旅游细分市场。
“旅游+教育”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是以教育业的改革创新为导向,以研学旅游产品为核心吸引力,通过区域自然、文化、技术、特色产业等资源的整合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形成知识的共享、人流的搬运和消费的聚集。
所以我觉得研学旅游以后绝对会是必修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很高兴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对于研学旅游不同的省份有不同的措施。
就广东而言,在2018年的时候,《广东省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像这样亲近自然、开拓眼界的研学旅行,即将成为广东省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结合初中生探索欲较为强烈这一特点,省实附中初中部研学活动主要以感受自然风光、体验广州传统文化为目的,包括研究广州的美食和风俗,到动物园了解生物多样性等。”
“高中生的视野必须更开阔,要逐渐规划未来。”刘嘉嘉介绍,省实附中高中部会安排学生走进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以及国家机器人制造中心、珠江钢琴厂等企业、工厂,引导学生树立大学目标、规划职业生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我想说的研学这种方式可以通过旅行的方式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对于同学的这种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从方向上讲个人是支持的原则,但也想从下面两点给大家分享。
第一,研学这种方式要因地制宜,因城而异,全国不能一刀切,要区分城市与区域,县城与农村等形式要区别对待,最好是以全国性的指导性意见为主来规范执行,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去实践可能会比较好。
第二,我想说的是,不能通过这种研学的方式变相收费。那么可以适当收一些成本性的费用,但这种方式不能成为学校或者某些人谋取利益的工具,这种情况绝不希望看到。
最后,希望在规范的情况下,孩子们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真正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以上和大家分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关注或者留言,谢谢大家!
上一篇:因为我的一句「Chinese food is the best」而被美国外教鄙视,我该怎么看待这件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