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朱元璋,勾践,汉高祖,这三位如果不杀功臣,是好是坏?
勾践,功臣,皇帝朱元璋,勾践,汉高祖,这三位如果不杀功臣,是好是坏?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范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其忍辱负重,两千多年来一直广为流传这是其闪光点,能忍的君王才能成大事。说到勾践不得不提一下伍子胥,我觉得勾践和伍子胥是一个类型的人。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只为复仇。
由君王到马夫,媚颜屈膝,不知廉耻,尝人粪便,亡国之君,痛彻心扉。而和他共患难的文仲范蠡都看在眼里。任你王权至尊,曾经的屈辱是忘不了的。我想,勾践一看到文仲范蠡是不是就会想起曾经的屈辱。勾践回国后看到越国被打理的不错,而他能够复国,能够复仇,没有文仲范蠡,任他勾践再忍二十年也翻不了天。
有人说,一个人也多能忍就有多狠,你文仲功高盖主,威望参天,你若在,越王岂能谁的安稳。勾践已经饱尝了亡国滋味,又岂能容一功高盖主的大臣在自己脸前晃悠。
虽然勾践出身贵胄,王族中人,但是他体验了亡国滋味。这和刘邦朱元璋出身低微其实有相似之处。
同样的,刘邦在跟项羽争天下时经历过各种狼狈不堪。而他自己又不是那种大贤大才,若不是身边有张良韩信萧何等一众经天纬地之才,他又如何得天下。若是韩信当年自立门户,他又能奈何?一众臣子功高盖主,才能又在君王之上。你这让君王怎么睡安稳呢?
刘邦也知道韩信没有谋反之心,可是你有谋反的能力,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对于刘邦这样卑微的出身,斩白蛇起义,称是炎帝之子(赤帝子)。各种宣传营销,加上追随他的人团队操作。这些个功臣,尤其是那些功高盖主的大臣,心里都知道是咋回事。
当了至尊无上的皇帝之后,刘邦也不会让这些功臣名将有一丝丝的不稳定性。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所以杀掉那些功臣就成了理所当然了。
朱元璋个人能力比较强,他虽然能驾驭一众功臣,可是他的后代子孙没他这样的能力啊。没办法了,为了儿孙们,只好把驾驭不了的功高盖主的功臣们除掉,从而稳定国家。
另外朱元璋惧怕功臣们胡作非为。而且国家一统,功臣用处已经不大,但是威胁皇位系数却很高。于是朱元璋产生杀功臣的想法,胡惟庸、李善长、蓝玉、常升和张温等功臣都被朱元璋设计杀害。
朱元璋时期的那些功臣们恃功而骄,还会干一些违法乱纪之使,朱元璋杀功臣维护纲常法纪,杀鸡儆猴也是很正常的事了。
这些君王或为己或为国或为子孙后代,总之都是为了巩固稳固自己的江山。若只用个人的道德来评价他们的话,这些君王是一个好人都没有。都是过河拆桥,鸟尽弓藏的主。但是他们不是普通人,康熙说做帝王是最难的。
如果他们不杀功臣,会被传颂,会被当时的人称为好人,好君。但是其国家能否稳定长久谁也不知道,而他们就是把这种不稳定因素直接根除。
而我们后世评价君王是不是好君主主要是看其对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和措施,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对于君主在位时的百姓会以他们当时的生活水平,是否安居乐业等来评判君王是不是一个好人。
这几位君王历史评价都不错,当然了杀功臣这一点就是黑点了。但是他们对于当时自己的国家政权来说,或者对于自家的权利来说这个也不好算是坏人了。
对于历史人物我们还是谈功绩,谈贡献。没法单纯的用好人坏人来评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杀功臣的皇帝不专业,更难称为好皇帝
看看南北朝时期的王朝更迭,那就是不杀功臣的后果,王与马共天下,皇帝与贵族权臣轮流坐庄,宋齐梁陈篡来篡去。各领风骚几十年。
开国皇帝,创业时期要收买人心,多以兄弟相称,并且建立一种默契:一起打江山,一起坐江山!
没这个默契,谁跟你卖命。
在皇帝的心中,把团队当助力;在团队的心中,皇帝是自己利益的代言人。
特别像刘邦这种,被众人架上去的,登基后功臣们公然在朝堂喝酒,非常不礼貌,让刘邦完全找不到当皇帝唯我独尊的感觉。
要唯我独尊,就得剪除权臣,巩固皇权,把创业时期承诺的共有天下,变成刘家天下。
所以刘邦尽诛杀异性王。
假如刘邦不先动手,那些功臣可能会认为,我们能把你扶上皇位,也能把别人扶上皇位。
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是因为李善长,胡惟庸相权过大,把权力全揽在手里,皇帝感觉自己失业了。
还有一些功臣居功自傲搜刮民间财富,激发矛盾,给新政府招黑,动摇了国本。从明王朝到朱家王朝,必须二次革命。
总之,从创业时期的同事兄弟战友,变成登基后的君臣,必然产生矛盾。要么共有天下,若要序尊卑,对不起,不是你干掉我,就是我干掉你。自古以来这个游戏就是这么玩的。
若从纯技术层面探讨,杀功臣的皇帝反而是好皇帝,很专业的皇帝。
上下五千年,唯有范蠡最清醒。
上一篇:你在哪个城市,现在大家防范意识怎么样,戴口罩的人多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