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赞颂明朝的诗句?
明朝,作家,诗风赞颂明朝的诗句?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赞颂明朝的诗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好的呢,我推荐于谦的《立春后寒甚》(其二)。
坐拥红炉尚怯寒,边城况是铁衣单。
营中午夜犹传箭,马上通宵不解鞍。
主将拥麾方得意,迂儒抚剑漫兴叹。
东风早解黄河冻,春满乾坤万姓安。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属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政治家、军事家。官至兵部尚书,在抗击瓦刺、保卫北京的作战中功绩卓著。
注释:
1.拥麾(hui):持旗指挥,这里指统帅军队;得意:满意。
2.迂儒:迂腐的读书人,这里指主张妥协逃跑的朝臣;漫:徒劳。
导读:
1449年,蒙古瓦剌军大举入侵中原,明英宗仓促御驾亲征,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西)全军覆没,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国家生死存亡关头,于谦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组织指挥了惊心动魄的北京保卫战,有效阻止了瓦剌的进犯。此诗就写于这一时期。
诗作一二句用反衬的手法,描写立春之后的严寒天气,凸显前线生活的艰苦;三四句以午夜传军令和通宵不解鞍反映边城军情紧急、军务繁忙,将士们高度警惕、毫不懈怠;五六句通过“方得意”和“漫兴叹”的对此,表达了作者击败瓦剌军的必胜信念和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透露出对投降派的极度蔑视;最后两句,用东风劲吹、黄河解冻、春回大地的丰富想象,抒发了作者胸怀国家、情系百姓的深厚爱国爱民情怀。
感言:头顶边关月,心系天下安。为了国家的安宁、人民的幸福,再大的苦也吃得下,再难的关也闯得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明代诗文作品数量很多,作家之间形成许多派别,各派之间主张不同,表现了不同的创作倾向,但创作成就都不高。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一、明代统治者在思想文化方面实行严酷的专制主义政策和八股取士制度,限制了作家的自由,禁锢作家的思想。二、诗文等旧体文学已经衰微,小说和戏曲不断发展,琢渐取代了它们在文坛上统治地位。
因为,明代不少诗文作家经历过元末明初的动乱,对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有所体会,写出了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作品。影响较大的作家在此仅举:宋濂、刘基和高启。
宋濂(1310至1381)字景濂,浙江金华人,明朝开国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仼元史总裁。著有《宋学士集》七十五卷。他擅长散文,流传至今的作品《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杜环小传》等。他的记述文象《桃花涧禊诗序、《环翠亭记》文笔简洁清秀,有韵味。如后篇写的外竹林:当积雨初霁,晨光熹微,空明掩映,若青琉璃然。浮光闪彩,晶荧连娟,扑人衣袂,皆成碧色。很生动。
刘基(1311至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后归朱元章是明朝开国功臣。著有《诚意伯文集》二十卷。是诗文兼长的作家。《郁离子》、《卖柑者言》是寓言体著作。他的《买马词》、《筑城词》、《北上感怀》写于明朝,叹老伤怀,情含悲惋,古朴、雄放是他的诗风。
高启(1336至1374)字季迪,号靑丘子,江苏苏洲人。他性格疏放,不拘礼法,因拒绝明朝征聘,被朱元章借故处死。著有《青丘高季迪诗文集》。他是以诗名世的作家。才华横溢,诗风雄键豪放,是明朝成就最高的作家《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他诗歌的名篇。他的诗,众体兼长,歌行、律诗都能运笔自如。他虽取法古人,却不限于一代一家。因死于壮年,未能熔炼贯通,自称一家,很遗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朝是漢人統治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留給後人有熱血,有婉惜等等諸多感慨,如果用一句詩句來贊頌這王朝,我覺得以下這句: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最洽當不過,這里邊包含了世人對統治者擔當的認可也代表一個王朝保疆衛國的決心,這也是說明在國人心目中主權領土是不可退讓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