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庸医有那些特征?
患者,血管瘤,医生庸医有那些特征?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庸医有那些特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我先圈一下自己吧。
@血管瘤科杨紫龙
看了陈子杨医生的回答,觉得非常赞同,临床一线的医生尤其是第一次面诊患者的时候,不充分的查体不仅仅是不负责任,而且也是风险非常大的行为。误诊和漏诊很容易发生,甚至还会因为漏诊或者误诊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矛盾纠纷。
那我就做一些补充。
普通的庸医江湖骗子卖狗皮膏药,而高端的庸医是不知道自己庸的。
我认为庸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对患者治疗后的预期结果过于乐观,甚至忽略患者日常生活的方便而建议的一些治疗方案。
从我的专业方向举个例子。
血管瘤里面有一种类型的血管瘤是深部肌肉及间隙的静脉畸形,以前叫深部海绵状血管瘤,也叫肌间血管瘤。
这种类型的血管瘤特征就是出生时非常隐匿,患者一般不知道自己患有疾病。
因为静脉畸形的症状严重程度取决于畸形静脉的数量、管径粗细,从而决定的局部血流量的改变。
畸形的静脉越多,范围越大,管径的直径随着身体的长大而增粗,进而当血流量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表现出症状。
所以大部分的患者当出现症状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已经10几岁甚至成年了。
主要的症状表现为肢体皮下的肿胀,胀痛,压痛,活动后会加重,休息后可以缓解。
当肌间血管瘤患者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是肢体的症状而被分诊到骨科、普外科或者是别的外科科室。
虽然这些科室的医生对于本专业的疾病是非常专业的,手术技术也是特别的精湛,但是当遇到这样的患者,往往会有一种“这没什么,切掉就行了”的心态。
可是忽略了什么呢,肌间血管瘤是没有包膜、边界不清楚的,范围巨大的肌间血管瘤往往和正常的肌肉及重要解剖结构互相包裹在一起,很难精确的区分及解剖分离开,一般需要扩大切除。
而肌间血管瘤手术术中的大量出血难以控制,手术野的不清晰,往往会加重手术医生的心理负担,会有一种快点结束这麻烦事的心理。
也就导致了扩大切除后正常的组织也被切除,如果要保证正常组织不被切除过多影响功能,也就切不干净血管瘤,术后症状无改善的两难尴尬境地。俗称“白挨了一刀”
所以,不管是不是专业上的观点不同,我都想说,肌间血管瘤应该谨慎接受手术切除治疗。
我见过太多太多的患者做了2次3次甚至更多次手术后,肢体已经无组织可切了,症状却越来越重,而且加快了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残疾的发生。
可是很多的医生,却不会在乎这方面,仅仅只是觉得做手术肯定能治好的单方面“一厢情愿”,他们不会去考虑术后的情况,会不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加重他们的痛苦。
综上,好的医生应该是不仅能对治疗方案的准确把握,更应该对治疗后的预期结果能够客观科学的评估及估计,给患者最中肯的建议,而不是忽略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单纯的追求自己单方面的“治病”任务。
而且,其实我上面说的这些医生往往他们不是江湖郎中,是真真的正儿八经的医生,他们有时候的庸自己也意识不到。
也许我也是,但是我想尽可能让自己不那么“庸“吧。
最后放几张经历过N次手术切除却没有任何改善的可怜的血管瘤照片。
以上的图片,每一个都有一个很长的刀疤,经历过数次手术切除依旧没能拯救他们,反而越来越严重。
这个患者小小年纪经历了4次外科切除手术,整个童年相当于在医院度过了,却没能治好他的腿。
以上。
#肿瘤科普排位赛##健康科普排位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先考慮一下“雍正”,庸是什麼意義?在討論“庸醫”,什麼特征就出來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