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该如何去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
文化遗产,物质,自贡该如何去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原生态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其如此。“原生态”,意味着存在原本的生长环境,也就是专家学者所谓的“生境”。因此,保护和传承“非遗”,不能就“非遗”论“非遗”,同时还要保护和延续其“生境”;“生境”丧失,也就意味着“非遗”可能不再具有原生态意蕴,甚或彻底消失。《哈尼族四季生产调》唱道:“屋里的种子没长嘴,种子叽里咕噜叫,种子没有娘,要去山洼找甜水做亲娘。”种子与山洼和甜水,或许就是“非遗”与其“生境”关系的生动写照,也道出了文化保护传承的真谛。工业化、城市化对“非遗”“生境”的影响是人所共知的,我们固然不能阻止“化”的脚步,但也不能不长远计议、有所保留;否则,“留住乡愁”,没能留住“乡”,那留下的只能是“愁”。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才能更好的传承下去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我们要去了解一下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内函很广,如戏曲,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等等。。。我们既要好好传承,又要与时俱进,具体方法,根据当地文化宣传导向,不要让一些传统文化演变成低俗文化,不要让宗教文化演变成封建迷信,婚丧嫁娶保持原有司仪不要过度大操大办,互相攀比,害民伤民!地方文化产业加强宣传力度,文化部牵头,政策扶持,如戏曲下乡,民间乐团,或有什么剪纸之乡,画虎之乡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发扬光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国家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许多规定,是相当重视了!这几年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非遗传人得到保护和重视。问题是传承人的问题并不客观。很多年轻人家里有非遗项目,可是年轻人不喜欢,不重视,自己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愿意继承。别的年轻人想来学,人家还不愿意教。这样一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很好的传承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主动的了解这方面情况,积极引导有关传承问题。保证我国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深入持久的传承下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般来说,“非遗”是工业化之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涵盖多方面的内容,是具有丰富文化价值的独特民族风情的精神宝藏。但是随着工业化、社会发展的进程,我们今天看到的“非遗”大都已经不再是当代生活方式的必备和需求,部分“非遗”项目存续缺乏外部环境,面临逐渐边缘化甚至消亡的尴尬。
【皮影戏】
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以,我认为对“非遗” 最好的保护就是对“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舞龙舞狮】
★激发“非遗”的内生创新动力,促使其创新发展以适应当代生活的需要
要以“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等方式培养非遗项目传承人,通过对“非遗”项目的“再设计”,促使创新发展,推动“非遗重新进入生活”。比如说,非遗音乐传承人登台演出,现场表演传统曲目;非遗技艺人现场制作作品,现场表演制作过程等等。还可以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比如说蒙古长调、苏州评弹等形式,既能吸引观众,又能保留艺术形式原有的精气神。
【川剧变脸】
★社会积极营造“环境”,促进外部生存环境构建和优化
象徐艺乙先生倡的“恢复与重建传统的、典雅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可以以“文化生态保护区”等举措促进外部生存环境构建和优化。这就要求学校、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企业,尤其是高校和类似少年宫这种本身是有教化功能的组织,包括政府层面以及全社会都要参与其中,让各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社区和群体中逐渐适应周围环境,在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
The end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经营上:
坚持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高于经济价值
事件营销,扩大宣传
量身设计衍生品,提高服务水平
寻求跨行业合作
扩大游客的参与性
文化上:
1.坚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如实反映文化遗产的内涵是每个传承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则是基础中的基础。
2.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任何事物要走向强大必须有创新的能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样不能只停留在传承的层面上,要注重形式的创新,使其在保存原本文化的基础上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
政府方面:
全方位积极扶持,做好监督工作;对于毁坏和过度开发行为给与惩罚严厉的惩罚措施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后盾,只有建立起完整保护制度,文化遗产才不会被随意破坏;培养传承人员。政府可以从教育入手,在全国建立起专门的民俗技艺学校,培养人才;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使更多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并逐步建立起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更好的保护中国文化。
上一篇:莲蓬如何保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