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粮”字的繁体是“糧”,请问为什么这样简化?
繁体字,汉字,粮食“粮”字的繁体是“糧”,请问为什么这样简化?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粮”字的繁体是“糧”,请问为什么这样简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前这个糧,是用丈量数字多少来安“字”的,田,用丈杆丈得出多少面积,谷,用斗来量是多重,米,用升子桐,半升桐和碗米桐来量多少。
现在这个粮,是以种子来安字,良种,良好,优良,米是人类最好的东西,必须要有优良的品种才有优质的大米,所以米加良成了好粮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良和量是同音字,收丰收的大米既要有数量,而且要质量一良好。所以繁体字的糧简化成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和娘亲一样重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数千年前粮食产量低下,希望产量高些,故造米加量为糧,后来随着耕种技术的进步以及耕种面积的扩大,希望产出质量高的口感好的粮食,故改糧字为粮字,说明粮食与娘亲的同等重要!
本人跟倒说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汉字简化主要有一以下几种方式。
一种是:用一个笔画少的字,替代另一个笔画多的字。
这里举一个简化的不好的例子:繁体字後被简化为后。後,意思是迟缓,后,意思是君王。两者的合并,造成了用字意义的混乱。当然,这里得考虑到,后的君主义比较生僻的实际情况,针对阅读古代文献而言。
一种是:用一个字的部分形体来替代这个字。
比如:繁体字聲,被取出左上部分,甲骨文字形是敲击石磬发声耳朵听到。简化为声,这个字甲骨文实际就是磬。造字例句在简化过程中减损。
一种是:用一个笔画少的字,替代另一个字中笔画较多的构件。
比如:简化后的字形,用“又”替代了四个部件。
第一组:汉(漢)、 叹(歎)、 难(難)
第二组:权(權)、 劝(勸)、 观(觀)
第三组:邓(鄧)
第四组: 对(對)
简体字的不足之处,在于繁体字转化为简体时,不太合适或不可避免的简省、合并、替代,一定程度上导致汉字意义的混乱,同时也造成了汉字构形理据的缺失。
简化是汉字发展的一个趋势,历史上就有,但是不可操之过急。我们现在使用的简化字是1964年5月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简化字总 表》。该表共分三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经过偏旁类推而成的1754个简化 字,共2238字(因“签”、“须”两字重见,实际为2236字),这就是今天我们所使用的简体字标准。
上世纪70年代推行的二次简化字由于太过激进,没有很好的考虑文字的传承,不久,就被废止了。的确,排除对古代文化典籍的解读,汉字简化对于正常的交流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毕竟,汉字只是一种符号而已。
繁体字存在的意义,可能在于:一是繁体字给人以仪式感,代表了对古代文化的欣赏和尊重。二是繁体字在简化字盛行的今天,给人以陌生感,反而能让勾起我们反思传统的愿望。
知道“几乎”的“几”写作“幾”,“为什么”的“为”写作“為(爲)”,是不是有点小惊讶呢?三是在古典文化领域,暂不说专业研究者,对于一般读者阅读古籍,包括书法爱好者来说,认识繁体字也是一项基本能力。这个是繁体字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
是不是有一天,繁体字会不会放在博物馆里供人们展览呢?或许吧,谁知道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粮”有两种写法。一是沿袭篆书的写法。写作“糧”。二是把声符“量”写成“良”的写法“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糧与粮,从字面上来说,简体字的“粮”字比繁体字的“糧”字其字义表述得更好更完美些,一个是指“米”之数量与人的生存关系,一个是指“米”的质量是否良好对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好与不好的关系(享受)和粮食等于与母亲(娘)同等重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