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强盛的文明古国,在落后的草原蒙古帝国面前不堪一击?
蒙古,骑兵,帝国为什么强盛的文明古国,在落后的草原蒙古帝国面前不堪一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强盛的文明古国以农耕民族发展起来的发达经济。农工商的从业人员相对来说性情温顺,善于理性。游牧民族比较张扬,彪悍,从小在马背上长大。马与弓箭用于谋生比较易转化为战斗能力。蒙古高原的民族以随身携带生肉,马奶为粮,宿营地要求简单。作战机动灵活。在冷兵器年代是压倒性的战力优势,什么强盛的文明古国在机动灵活,好勇斗狠的蒙古游牧民族面前不堪一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要理解一个问题:游牧民族天生是需要迁徙和掠夺的,而汉民族的农耕文明注定是安土重迁的一种居住方式。因此,中原王朝从来就没有征服四夷的强烈愿望。
第二个原因是文化因素:游牧民族没有文化支柱,因此发动战争的目的很明确,也很少有许多顾及。而中原王朝发动一场战争,牵涉到方方面面很多,有内政权斗、军需供给、兵力配置、历史影响、民心民意等等……说白了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方面是宋朝的以文制武,打压武官集团,而且宋朝的朝廷层层制约,复杂多变,而蛮夷是简单直接,就是杀戮,另一方面官僚买办集团勾结蛮夷,大发横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确实在很多时候,经济文化政治发达的农业国家,无力抵抗草原游牧国家,古今中外都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汉初的和亲、初唐的称臣纳贡、终宋一代的岁币,罗马也是被蛮族灭国等,很多明明各方面发达的国家在游牧国家的冲击下不堪一击。
但是这个现象相对片面,或者说不应该只看到一个时期的历史,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历史,看到在这一时期前和后的历史时期。汉陈汤有句话来描述汉兵和胡兵的战力“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汉兵对胡兵的战斗力可以做到以一当五,原因是汉兵的武器装备先进。如果胡兵拥有同样的武器装备,但是汉兵依然可以以一当三。我认为这样的原因应该是先进的战术思想,毕竟那么多兵法韬略不是开玩笑的。军队的军纪可以保证执行力,军队的协作力,以及士兵的战斗意志。
明代戚继光的戚家军的战斗力可以说明这一切,在戚家军成军之前,几十个倭寇可以横行数个内地州府,明官军不能阻挡。但是戚家军通过在严格的军纪训练下,迅速扭转局面,并平定倭寇,在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下,获得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成为16世纪到17世纪东亚最强的军队。
那么既然农业国家这么先进,并且这么有战斗力,但是为什么农业国家还是经常被游牧国家按在地上摩擦呢?说到底还是钱,像汉初、唐初中原动荡多年,人心思安,无力应付外敌。并且古代中原国家打仗需要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一个兵可能需要十个人才能养的起,因为运粮的队伍也要吃粮食,所以非常考验国家的后勤保障能力,汉武帝时期因为频繁对外用兵,导致国内压力太大,不得已晚年罢兵并下罪已诏书与民休息,不然汉朝可能等不到的王莽篡汉。并且农民需要相应训练才能上阵杀敌,所以古代培养军队出征成本会很高。
而相反游牧民族,多骑几匹马就可以保障后勤,牧民也是半职业的战士,不需要训练即可上阵,所以游牧民族战争成本很低。
刚才也提到也需要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这就需要国内吏治清明,如果国家矛盾冲突不断,农业国家根本不能整合力量应付外敌,明末清初就是,政府军一方面应付农民起义,一方面应付清兵,两线作战,最终崩溃。
所以在农业国家吏治清明,国内安定的情况下,游牧国家是没有机会对农业国家取得优势的。如果把打战比作擂台赛的话,在农业国家内部稳定的提前下,农业国家好比一个专业的赛队,而游牧国家好比一个资深业余爱好者,而战争的结果可能就像是一个业余爱好者挑战了别人的专业,然后漠南无王庭。但是农业国家内部混乱的情况下,组织不力,农业国家就成了一群没有经验的赛队,遇到一群相对有丰富经验的业余爱好者,一心只想逃离战场保命为上,个别有作为的队伍也被队友给坑害,所以农业国家经常被游牧国家按在地上摩擦。
但是到了近代热兵器的大规模应用,游牧国家已经开始变得能歌善舞了。
但是除了政治经济原因外,气候原因也占很大一部分原因,长城是中国传统农牧分割线,但是在小冰期气温剧降,造成北方干旱,粮食大量减产,那么统治阶层如果相应的政策长期的饥荒极其容易引发国内动荡和战乱,而更北部的游牧民族则因为北部更冷,人畜大量伤亡,所以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会积极南进,而农业国家又没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明末清初,从天启七年到崇祯十七年,持续18年的天灾使得流民不断,鼠疫爆发,中原内地赤地千里,饿殍遍地,明政府没有能够处理民变,结果在频于应付农民起义军和清军中失败。
相反处于温暖期的农业社会,则更加容易出现盛世,因为温暖期粮食产量会提升,意味着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而且能吃饱饭社会就会稳定,与此同时经济文化会相应的发展。而游牧民族在长城外吃饱饭的时候,没事也不敢轻易的招惹强大的农业邻居。相反在这个时候农业国家会积极向外部扩展生存空间,如汉唐的都护府、明初的互所。当然也必然要和统治层精明的政策与实力在一起的,宋朝虽然经济发达,但是也没有积极对外扩展,并且还丢掉了传统汉地燕云十六州。
上一篇:拜托了冰箱里的真空冰箱有人用过吗?真空冰箱都是风冷无霜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