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客家话与中原话有许多相似的发音,中原移民客家的人有这感觉吗?
客家话,客家人,原话客家话与中原话有许多相似的发音,中原移民客家的人有这感觉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客家话与中原话有许多相似的发音,中原移民客家的人有这感觉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不曾从中原移民到客家,但好多人都觉得客家话和中原话有很多相似的发音,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和我们的历史变故有关。
在历史课中老师有讲过,不知道是否还记得五胡乱华的那段历史,内容如下:
在西晋时期,塞北众多游牧民族趁中原的西晋八王之乱时国力衰弱之际,前后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时形成与南方汉族政权对峙的时期。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族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
五胡乱华也是人类发展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次。由于胡人的残暴统治,汉族避难从黄河流域大规模进入长江流域,在长江下游江南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进一步增进了南方的百越、三苗族裔与中原汉族的文化和经济联系。
由此可见那时候,就有因大规模迁徙避难,使黄河流域的中原人带着我们所说的中原话到达南方长江流域,所以,说客家话与中原话有许多相似的发音,也不足为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山畲土客,客家话又称为土广东话,山佬话,艾话,涯话,客家人是最典型的南方山区土著,客家话的旁支与壮语是相通的,侗傣苗瑶两系很多语音都与中原音相近,并不表明他们来自中原。客家人是畲瑶壮等南方山区百越汉化,贫穷落后,有游耕习惯,这山吃完吃那山,多到沿海富欲地带讨生活。山都木客,本来要称为畲客民系,梅槎民系,他们非要自称是客家人,并且虚构出是来自中原的纯汉。客家大迁徙是假的,客家人跟中原没有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我是一个来自世界客都梅州的本土客家人,据我所知,现在的客家话跟中原话发音完全没有相似之处,也根本就没有感觉到相同之处。
历史记载的史料中,客家人都是中原迁移过来,经历过两次大迁移,但是已经几百年过去了,不但口语改变了,连很多生活习性都已经变的无影无踪了。
从客家人最多的省份有广东、江西、广西、福建,但是没有一个省份的客家人发音会跟中原话相似,客家话比较硬语、直白,但是中原话发音是卷舌发音,卷音这种方式发音在客家人地区我是没有听过的。
古人历来提倡入乡随俗,到了那个地方,就按当地的风俗生活,客家人来到南方后,不但发音改变了,连建房结构都发生了变化,最基本的客家围龙屋,这种围龙屋在还没有南迁的时候,中原是不存在围龙屋的。还有饮食习惯,中原以面食为主,而南方以大米为主食。
任何事物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类的迁徒也会随着另一个环境的地理、气候所影响而改变就不可避免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真正的中原指的是河南洛阳一带,而国内的客家人则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等省份。我是河南南阳人,曾在洛阳求学四年、工作一年,对洛阳也算是比较熟悉。从18年至今,我又在深圳生活,平日的工作中接触到太多太多的客家人,对客家人也算得上了解。同时,我又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也熟悉客家人迁徙的路线和形成的过程。所以,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谈我的观点。
客家一词,源于清初广东粤西人对惠、潮、嘉、韶移民的称呼。客家人的大部分来自河洛。历史上大规模的南迁主要有六次。
客家人的第一次南迁是在秦始皇时期的赵佗征百越。第二次是西晋永嘉之乱时期,第三次是唐朝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时期,第四次是宋朝的宋室南渡和南宋灭亡时期。第五次是明末清初,第六次是太平天国时期。另外还有历代因旱灾水患逃荒而南迁的,还有历代官员因贬谪而定居的。
这些人虽然在南方生活下来,却想着有朝一日可以回家,因而把自己当成了客居他乡的人。可慢慢的,他们就再也回不去了。
客家人是地地道道的汉族,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在有意无意地传播着中原的先进文明,当然也包括语言。据专家考证,客家语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能与《广韵》、《唐韵》等古代韵书记载的发音对应,今天仍保留大量文言文字眼。
所以,我很相信客家话和中原话之间一定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是对于像我这种对语言比较迟钝的人来说,我是听不出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很多话是相似的。
上一篇:我的户口本还在男方怎样能起出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