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古人说: 民不与官斗,贫不与富斗,百忍成金?
不与,富人,也是为什么古人说: 民不与官斗,贫不与富斗,百忍成金?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本质是弱小不能战胜强大。弱小而不具备斗的力量,就不能以卵击石,不然会粉身碎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贫不与富斗,民不与官争。这句话说起来,多少有点消极,也多少有点让人感觉到不太舒服。
中国近代史上的十大冤案,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但那是什么时候了?人全部都已经不在了。已经成为历史,不须提起。其实大家应该明白,特别是一些公仆更应该明白,如果现在仍然把这句话挂在嘴上说,这是件不大好的事情。现在,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这是事实,也是很好的大的趋势,当然,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都是至理名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古人说: 民不与官斗,贫不与富斗,百忍成金?
民不与官斗,贫不与富斗,是因为民不敢与官斗,贫不敢与富斗,因为斗不过,斗则必输。古代是帝王统治,是皇权至上的专制管理机制。古代各地方的官员,好听的叫父母官,其实就是当地的土皇帝,若欺压百姓,那也只能官为刀俎,百姓为鱼肉。且官与民之间等级森严,民告官有损上位者的体面,多被称为刁民,且以后也没好日子过。因此老百姓才会百忍成金。
在北宋时期,常州有一个太守叫田登,对于自己的名字很是在意,所以让整个州郡的人都要避讳他的名字,一概不许提到“登”,同音也不可以。如有违反,必将受到严厉惩罚。这一年元宵佳节的时候,按照惯例,官府是要点花灯三天,邀请民众前来游玩。而通知民众的告示是这样写的:元宵佳节,官府要放火三天。本地的百姓,看到了这个告示纷纷感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明朝时期,在朱元璋起义期间,和沈万三是好友。而沈万三是个商人,当时的他富可敌国,给了朱元璋很多财力上的支持。可最终落得家人被凌迟处死,全部家财充归国库的下场。
古代官官相护,每一位官员背后都有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既有权利的互相支持,又有和他们结盟的富人的财力支持。小老百姓哪有能力和一群人对抗。别说普通百姓,即使是富人,也是从内心畏惧权利的威压。沈万三的下场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在当时百姓的心理,只要能活得下去,都秉承一个忍字,毕竟命更重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斗不过啊。官字两个口,吃人不吐骨头。有权有势又能说,普通百姓哪里是对手。即使在最开明的朝代,民告官,也是困难重重。所以,如果官民矛盾,作为“民”只能忍,忍无可忍还需再忍,因为即使你想鱼死网破,也未必有机会伤他一分一毫。
贫不与富斗也是一个道理,富人不比官,但也是有钱有势,不是穷人可以比。如果你以为清明世界朗朗乾坤,可以与之一争,那最后的结果,多半是你鼻青脸肿遍体鳞伤。
民斗官,穷斗富,能赢的总是屈指可数。能忍就忍了。百忍成金,大概是说忍多了,心性也就变得坚实了吧。
不过任何东西都有限度,忍耐也是。不与官争,不与富斗,应该仅限于不主动惹事。也要努力做到不怕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如果民和官斗和富人斗都是要吃大亏的,搞不好身家性命都不保。那个时候人治大于法治,刑不上大夫。但这句话对于现今的社会而言,已经不实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自取灭亡。一个遵守规则的群体去和制定规则的群体讨要公平公正吗?滑天下之大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