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为什么是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
关中,长安,黄土高原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为什么是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为什么唐之前中国的政治中心都在镐京咸阳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直到宋之后,才转到华北和长江流域?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北方也是齐国最富裕,楚国也很强大,之后的汉的中心依然是建在西北,而不是华北和中原一代。
后来曹魏之时,曹操的重心已经转到中原河南了,后来的隋唐为什么又跑长安建都去了?
我能想到的原因,一是中原战乱频繁,反倒是西北地区相对较为安定,那里的文化得已延续。
二,是不是黄河在古代和像现在一样那么黄,经常改道,造成华北和中原一代不安定,反倒是渭河流域较为安定,适合建都城长治久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中平原,又有800里秦川之称。孕育着周,秦,汉,隋,唐历史上大一统王朝!
关中平原之所以被历代皇帝选为定都之地。首先在关中地区南依秦岭有大散关控制入蜀通道;西靠陇东高原,北靠黄土高原。东临黄河,有潼关天险,西南有武关;此用武之地,东控汴洛,如西汉刘静(娄静)向汉高祖建议:关中居四塞之地,居高临下,以控关东,一旦天下有变,进可攻退可守,如汤泼雪!
长安地区位于渭河南岸,历史上所谓的八水绕长安。加上秦汉以来新修的郑国渠,白渠,关中地区膏胰之地,水利发达,物产丰富,可为统治者提供优质的兵源和丰富的物质支撑。
而且一般定都长安的王朝都是具有攻击性的进取性王朝。因为预先保长安必须取得陇右地区,而想确保拢又必须要占有河西。想确保河西地区有必须要控制西域。正是这一政策促使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也造就了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辉煌和长安这座国际化大都市。
所以无论是汉,隋,唐,都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确保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的稳定。
这一点在唐朝历史上就显示的非常明白:在唐朝前期经济发达,人民安居乐业,军力强大的情况下,唐朝政府控制的面积西抵葱岭地区,河西走廊都在唐朝的控制之下。而后来由于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中央政府抽调西域的兵力回防中原平叛。吐蕃势力趁机切断河西走廊。造成长安几次失陷,皇帝一日三惊!就是因为唐朝中央政府丧失了对河西走廊和陇东高原的控制权。使得敌对势力居高临下,对关中地区形成压迫。
随的人口的发展,关中地区经济凋碧,这孕育周,秦,汉,隋,到唐朝前期,关中地区物资难以支撑,中央政府的运作的弊端就已经显现出来。唐朝中央政府经常要在灾荒之年迁至培都洛阳就食!
到了宋朝时期,关中的精力已经耗尽。而便于漕运,可以就近使用江南和江淮地区粮赋,以供养统治集团的。
关东地区就自然而然的走到人们的视线当中。
如果感觉还不错,敬请关注希望的地方1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我国众多的古都中,论起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来,最重要的莫过于长安(即西安)与北京。著名古都学家侯仁之教授就曾经说过,“全国统一时期的政治中心,前后也有过几次迁移,但真正称得上是全国最大、最重要的政治中心的,只有两个,在前期是长安,也就是西安,后期就是北京。”
长安地区作为西周、秦、西汉、隋、唐等统一强大王朝的首都所在地,从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十世纪初,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地理环境来看,西安地区能成为我国古代的政治中心,是有一定原因的。
题主说的“曹操的重心已经转到中原河南了,后来的隋唐为什么又跑长安建都去了?”我的理解是,曹操虽然完成了完成了对中原势力的扫荡,但曹操的本心还是想进入关中地区。而隋唐又再次建都长安一方面,当时的重心仍在北方,那时不会在南方建都,且另一方面,隋唐的建国有一个“关中本位”的指导思想所在,因而以长安为首都,可以参看陈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自唐以前的历史情况来看,华北平原总体实力是要强于黄土高原板块势力的。但华北平原地盘大,一旦天下大乱时,容易出现群雄逐鹿局面,要想完成整合,难度颇大。而黄土高原地区,关中平原与山西的汾河平原是主要的平原地区。这两个平原地区人口众多,特产丰富,经济实力较强,支援战争的潜力较大。以西北黄土高原为根据地夺得天下的雄主,都是先夺取这两大平原,然后完成对西北黄土高原的整合,再夺取巴蜀,最后东出崤函古道,取得天下的。
我是林一,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大家在下方点赞评论转发,点关注不迷路,我会持续的为大家带来关于历史的知识和秘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80年代高考离开了上海,如今即将退休,我的户口还能回沪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