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岁多的孩子总是遇到不满足就哭闹,该怎么教育?
孩子,情绪,家长三岁多的孩子总是遇到不满足就哭闹,该怎么教育?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嗯,为什么别人可以吃,我不可以吃啊?”
“因为那是别人,不是你啊!你就是你,并且咱们原来也说过这个话题,要等到天气特别热了才可以吃啊!”
女儿仍旧哭喊,我牵着女儿的手,蹲下身来抱着她,轻抚她的后背。
“我知道你现在很想吃雪糕,真的很想很想吃。可我担心你现在吃对你身体不好。你如果想哭就哭一会儿吧!妈妈陪着你啊!”
倾听她背后的原因,并表示理解她当下感受。
家长要明白,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他这样一个小小的人,不知道怎么办,只能通过哭来表达。
很多家长会训斥或者哄孩子“不许哭”、“不要哭”,殊不知,哭是孩子情绪得到流淌的一种方式。用孩子的话说:“伤心会随着眼泪慢慢流出来”。
2、陪伴孩子。
这时孩子很可能会有情绪,一直哭闹,那我们就陪伴她:抱抱孩子,轻抚孩子后背。不用说的太多,直到孩子情绪降下来。
等孩子情绪稳定了,这个时候再和孩子沟通,就比较容易了。
下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还会哭闹,每次家长都先倾听,理解孩子当下的情绪,陪伴孩子,同时家长的界限要坚定。
时间长了,孩子自己慢慢就能领悟了。
在这里强调一下,家长的界限要坚定,坚定不是强硬的态度,不是去命令孩子。如果是这样,孩子会感觉到紧张,不满意,不愿意顺从家长,觉得家长不爱他。
温柔而坚定,是家长完全接纳孩子有情绪这件事,但确实也没办法同意你这个要求。
3、如果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如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大多数家长在不满足孩子需求时,往往会对孩子说出一大堆理由:
“你都那么多汽车了,不能再买了。”
“家里有这种玩具,你还吵着要买!”
“买这个干什么,又没有用。”
家长可以自己回想一下,每次我们这样说时,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有可能你是心疼钱,有可能你是觉得孩子任性,有可能你是担心孩子。孩子是感受体,当你对孩子言不由衷时,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
我当时对女儿说的是我担心你吃雪糕会身体不舒服,生病。
如果家长觉得孩子买的东西太贵,如实告诉孩子:“我觉得太贵了,现在不想给你买。”
家长无条件接纳孩子,接纳孩子有情绪。
很多家长接受不了孩子哭闹,觉得孩子每天就应该快快乐乐的,孩子一哭自己的火气也蹭蹭蹭的往上冒。
究其本因,是我们小时候一哭,家长就训斥我们不许哭或者哄我们不要哭。
情绪,本就有喜怒哀乐,成人遇到不好的事情还会懊恼、不开心。小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哭是再正常不过的表现。
因此,情绪无好坏之分。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也是家长的一种修行,一种自我疗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里孩子刚好是三岁多。对孩子哭闹的心理还算比较了解。不满足孩子要求,孩子就哭闹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也可以说是大人惯的。
哭是孩子与生俱来,表达需求的方式
从婴儿时期,宝宝们就是用哭来表达他们的需求。饿了哭,拉耙耙哭,不舒服了哭。当他们哭了,就会有大人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种沟通方式是宝宝们与生俱来的技能,所以,即使他们已经两三岁,掌握了语言,一着急,还是会用原始本能来表达需求。大人不用为此而呵斥、苛责孩子。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控制情绪,没有习惯用语言来表达需求。
坚定而温柔地拒绝孩子
如果孩子一哭就满足他,或者哄了一阵孩子不能止住哭,大人就投降。等于告诉孩子:哭就是达到目的的最好方式。那么孩子遇到不满足就哭闹肯定会总是发生。
但是如果生硬冷漠地拒绝孩子,孩子还是会哭,这时,他哭的原因可能就不再是为了要得到某种东西了,而完全是因为你的态度令他感到害怕。
所以,面对孩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我们要做到坚定而温柔地拒绝。让孩子感受到:我爱你,但是不管你怎么哭,你的要求我都不能满足。当然,也要告诉孩子你拒绝的理由是什么。
引导孩子控制情绪
三岁的孩子还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陷入一种迫切渴望的感觉中不能自拔。建议采用共情的方式让孩子的情绪平复下来。可以用类似这样的语句:“妈妈知道你想要XX,因为你看到XX也有,妈妈很想给你买,不过……”
认同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对孩子的需求表示理解,让他感受到你已经明白了他的想法,他不需要着急。
引导孩子使用语言进行沟通
当孩子情绪平静后,可以和孩子讲讲道理。告诉孩子,哭并不能达到目的。如果他能说出一些能让你改变主意的理由,你可以满足他。多次以后,孩子就能渐渐明白,语言表达是比哭闹更好的方式。
总结
大人只要在孩子每次提不合理要求,都做到以上几点,孩子慢慢就不会采用哭闹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了。以上是我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希望能帮到有同样烦恼的大人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就是他表达意见的一种方式,首先家长要做到的是耐心
其次,尽量的去满足他们的需求
如果实在是不能满足的事情,他闹腾的时候,不要发火,也不要想着讲道理,先让他好好冷静。
比如每个家庭可以设置一个安静区,让他先安静下来,然后再来给他好好讲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我是你的家长,别哭了,我会飞,再见,我飞走了
上一篇:吉斯威士忌口感如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