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老百姓日常交谈,也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吗?
文言文,老百姓,口语古代老百姓日常交谈,也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百姓日常交谈多半是地方土语,文言文是古代文学的一个级段,只记的孔乙己常说的多乎哉!不多也,他也算半个秀才才这样说话显得有文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老百姓的日常用语都以当地的方言作为主要沟通工具。
秦以前的官方用语,没有明确的规定,只以北方主流的“河洛”语(源于夏、楚音)为主导语音。南方则一直沿袭以楚音变化而来的“吴越”语音(现在的闽、浙方言更接近古吴越语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与北方少数民族(以鲜卑为主)大量的通婚和通商以及战争的频繁发生,加之大量难民南逃,形成了大约以长江为界的北方话和南方话。
北方话受少数民族的影响,加入了更多的卷舌音和儿化音,南方在江淮一带形成了以“吴越音”为基础加入了北方音的“江淮音”。
隋、唐时期以“吴越音”为官话,宋、明时期以“江淮音”为官话,清时东北音(以满族为主)汇入北京方言形成北京官话。
新中国成立以后,结合北京语音和辽宁、河北承德一带的方言,形成了现在的普通话即官话。即使普通话通过国家多次官方的推动,全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仍使用自己本地的方言,除了工作和与外地人的沟通出现障碍,才使用普通话。
古代老百姓日常交谈也是使用地方方言,不排除偶尔使用文言文的句末语气助词。“知乎者也”是读书人掉酸文、抬身份的表现形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会的,其原因:
一、教育未普及化。
众所周知,古代的办学以私垫塾为主,而私塾成本高,一般老百姓无法支付其高昂的相关费用。因此,很多人无法上学,识字的人很少,也难明事理。这就是一些为国为民的大英雄,被官方称为“反贼”,也被人们痛恨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谭嗣同被杀后,很多老百姓拍手称快。
二、老百姓交谈一般用方言。
俗话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与今同。一般来说,每个地方的语言都不尽相同,为了方便,各自讲家乡话。比如:四川人讲四川话,广东人讲粤语,福建人讲闽南语等。有古诗为证“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三、之乎者也是不同地方的文人或官方语言所用。
之乎者也的语言,一般的老百姓很少能听懂。
她是不同地方文人之间的或口语交流,或书面交流语言。
统治者为了适用于不同民族,不同地方,不同人群,而统一语言,即官方语言,以利各项政策的传达与执行。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即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等。
综上,古代老百姓日常交谈不会或很少用之乎者也的文言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