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硬笔字算不算书法?
书法,硬笔,毛笔硬笔字算不算书法?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到毛笔书法跟硬笔的关系,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书法到底是什么。
大家可以注意到硬笔后面我是不挂书法两个字的,因为硬笔不是书法。
书法有三大要素,第一,物质要素。
书法的物质要素就是毛笔作为书写工具,而且是唯一的选择。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一个书写工具,跟其他民族,跟几大古代文明都不一样,我们形成的是毛笔,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有书法,其他国家和民族没有书法,因欠缺毛笔这个物理基础形成的极大丰富表现力和抽象能力。
毛笔这样一个360°圆锥形笔形,加上不同制造工艺造成的挺度和锐度,以各个不同的角度、力度、速度、节奏、频率的变化,同样一笔,在每个瞬间能够产生的变化量,从理论上讲,应该远远高于360的360次方。这个数字庞大到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去计算。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传承之下,同样一个字可以呈现出千变万化无一雷同的风貌。也因为如此,几十年如一日写相同的字,乃至于徒子徒孙都写相同的字,实在与书法无关。二田即是。
下围棋的人我们会知道,围棋盘为19*19线,所以第一步的变化理论上说含有361的361次方种,已经可以代表人类智慧顶级的游戏类别,而书法变化远高于这个变化量,所以毛笔带给书法的,并不简简单单只是一个简单的工具,而是带给这门艺术无穷的方法论。
没有毛笔的任何书写都不能叫书法,这是可以肯定的。极大丰富性的构型和线条变化是书法能够成为艺术的最重要基础。假如这个不能作为基础思考,注射器书法、拖布书法大行其道也就找不到否定的基点。
其次,是书写对象。
中国毛笔书写的对象的是汉字,如果我们用毛笔来写ABC,那就不叫书法。中华文字虽然成字和演变有六谊特征,但最明显的不同于单纯表音字母的是象形特征,正是这个构建成了一种隐性的一种文化密码。画同样一个东西,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关注点、不同的抽象思维方式的线性特征都能出现不同的画作。
同样,中华文字本身就具备非常独特的文化密码,我们在用毛笔字书写它的时候就会呈现出一种超出于表意之外的文化气象。所以书法看的不是字,而是看的味道、气韵、节奏、情趣以及书写者本人在书写中展现的精神境界、高度。这种高度抽象的书写是书法成为艺术的最重要表征。
脱离了汉字的书法,不是书法。
其三,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能够与芭蕾舞、交响乐并行,直接指向用中国书法所书写的文字内容。
如果用毛笔去书写现代网络词语,我们看上去就会当它是笑话,为什么?仅仅因为不是古语吗?要知道我们的古人语言也是分为文言和白话的。在元明时期,老百姓说话跟我们现代人说的所谓白话基本上是是相同的。看水浒传就能知道。古代口头表达方式和现代人其实基本上是相近的。古人留下的很多尺牍,中间也有很多口语化的表达。那么,为什么他们的口语写出来就是书法?而书写当代网络社会用语我们就感觉不是书法呢?那是因为我们当代的一些新的语言范式,已经脱离了我们的古代的语境具体说也就是不具备古代文字的长期流转带来的一种文字底层信息。语言的有限性是无法克服的,当代白话尤其如此。为什么一说即错、越说越错,是因为语言接受者所接收到的只能是某一部分的信息,而不是发出语言者欲表达的全部。古代人一个字具有非常丰厚的底蕴和语言联想性,而在当今就可能就变成了一种非常单一的表意。打个比方,我们说走路的走,说文解字里对“走”有四种含义的阐释,而我们今天只剩下其中一种,就是两个腿交互的往前挪的意思。
所以书法与古代文辞那种表意特征的丰富性之间的关系,其实远不止当代人书写文字那么简单。如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意特征非常的直接明显(当然说深了也并不简单,比如这个“床”字,并不是现代人躺下睡觉的床,否则还怎么举头望明月呢?)。但是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就会发现,好像我们听懂了,好像我们又没听懂,并不能完全破解作者的原意和写作的目的。为什么?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典故和很久远的文字、文辞演变的底层意义。这就与书法的抽象艺术特征形成契合。如果我们用书法去书写单一指向特征的文字我们就会发现他“没味儿”。
没味儿的东西当然不是艺术,既然不是艺术,当然不是书法。
第二个话题,毛笔书法与硬笔之间的关系。
书法的境界体现在哪里?书法的境界体现在对极其丰富技法的熟练掌控和随心所欲地使用,以及从文辞书写中体现出来的气质节奏和他的境界。
首先,硬笔不具备毛笔书法的工具特征,或者说毛笔所能够产生的极其丰富的线条变化。
不要说360°的360次方能达到4的四次方就算不错,很显然丰富性上不在一个层级,钢笔、签字笔均如此,美工笔、B铅笔稍好一点点。
其次,我们很多时候会看到不少硬笔大赛的一等奖、特等奖作品,从单纯审美上说,还是不错的,虽然艺术所具备的移情作用基本没有。
那为什么我们总是在看优秀的硬笔作品的时候总是恍惚看到的是一个毛笔作品。很多硬笔作品经常呈现小字还要配一个非常非常小的章盖在那里。章法、、墨色变化都有被模仿的,其实只不过是对书法作品的拙劣的模仿。所以硬笔并不成其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只不过是对某种书法技术特征的部分完成。所以硬笔写得好,值得羡慕,值得夸奖,但不是书法,更不是艺术。
第三,毛笔书法与硬笔之间的转化。
其实我们身边也会有很多人,硬笔写的非常的流利,也形成了自己的变化特征,看上去也挺漂亮,具有某种审美的价值,但从来没有练过毛笔。我们不能说硬笔写得好看是没有价值的,但很有限。事实上在当代社会硬笔也逐渐失去使用价值,除了学校这样的特定环境(也同样在改变中),键盘和手持终端的模拟键盘成了最常用文字输出工具。
学习硬笔书写的时候,像学习毛笔书法一样,我们要付出金钱、时间和精力。在学书法和练硬笔二者中间,我们如何进行抉择?是否学硬笔会更容易?我的答案是学硬笔其实跟学毛笔一样的难。用白米饭做的寿司大家都知道好吃,但当你吃过各色好的寿司以后,再去老吃那个白米饭你会觉得不舒服吧?如果天天只吃白米饭,还要你能够体会出白米饭里面的五谷所含的各种滋味,还要你天天说好吃,难不难?
同理,学硬笔也是一种浅层学习书法的过程,当你经历了这个过程,视野和审美都能得到提升,再想升,没了,硬笔所限,是不是很沮丧?
比如说书法是少林功夫,硬笔是第四套广播体操。一个练了十年少林拳的人,你再让他去学第四套广播体操,他或许可以半个小时之内学习后就可以拿到全校第一的。比如说一位中央芭蕾舞团的舞者,你让他来做第四套广播体操,你会发现体操也能如此的迷人、如此的诱惑。所以有较好的书法根基的人再去写硬笔字,假如真的愿意遵循硬笔的笔法规则和简单的结字技巧,很容易呈现出良好的硬笔素养。
上一篇:马上六一儿童节了,你会选择什么礼物奖励孩子?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