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区块链公司,做币的,该不该辞职?
区块,项目,交易所区块链公司,做币的,该不该辞职?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是一个人设不断崩塌的圈子,也是认识人的劣根性的圈子。”梁文对《棱镜》表示。在这里,项目方造概念滥发空气币;炒币者明知高风险却抱着一夜暴富、不是最后一棒接盘侠的赌徒心态参与;交易所要么坐收项目方和炒币客渔利,要么联合项目方共同收割炒币客。
不过,币圈新一轮借壳炒作很快便被监管部门出拳重击予以整治。目前,比特币价格已经跌到7300美元左右,跌回了一个月前的起跑线。《棱镜》选择在此时对话多位币圈“老兵”,深度起底币圈从炒币者、项目方到交易所的“癫狂”往事,是为镜鉴。
01 靠运气挣来的几百万,都靠实力亏了回去
2016年一年间,比特币价格从450美元左右翻了一倍多突破1000美元,靠囤币一夜暴富的故事广为流传——李笑来被冠上“中国比特币首富”的称号,一直宣传比特币的“宝二爷”郭宏才身价暴涨。与此同时,以太坊为代表的区块链ICO(代币融资)模式开始盛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被广泛关注。
梁文正是在此时正式加入“币圈”的。他花3万元买了当时价格近4元的小蚁区块链代币NEO,不到一个月时间,NEO代币价格飙升至60元左右,这一波操作让梁文获利超过40万元。
此后NEO最高涨破1000元,但梁文表示并不遗憾:NEO初始价格仅有1元,自己购入后获利超过10倍时,已经不敢相信其后续还会继续涨。
同样是NEO,梁文身边一位好友大胆投入40万元,购入当时5元左右的NEO持有到2017年年底,在400-500元之间抛掉,获利高达4000多万元。
这样的暴富故事广为流传,但梁文表示,幸运者凤毛麟角,更多的炒币客最后都血本无归。一位相识的炒币客,炒NEO赔掉了30多万元,尽管金额在一般人看起来并不高,却是他作为工薪阶层当时的所有积蓄。另一位澳大利亚的炒币客,以40美元左右的价格买入NEO,并持有至今——NEO最新价格为10美元左右,跌去了75%。
在2018年李笑来录音泄露事件中,李笑来在点评NEO公链项目时直言其技术“只能跑在windows服务器上”,“没有什么东西长在上面”,即便这样NEO仍涨到了300元。谁都看不懂,甚至NEO天使投资人之一王利杰一块五就卖了,“后来就是资金盘拉的。”
梁文告诉《棱镜》,身边还有一位好友,在“深脑链”代币2-3元时耗资200万元买入。该代币发行价0.15元,很快就涨到1元,最高时达到4元,且宣传的“人工智能+区块链”概念受到市场追捧。但很快,代币就跌到1元,再跌到5毛。好友在5毛左右大举“抄底”,没想到此后项目代币继续大跌,如今代币价格已跌破1分,基本归零。
如今,好友持有的该代币比项目方都多,被朋友们开玩笑“家里有矿。”
“靠运气挣来的钱,都靠实力亏了回去。”币圈从业者张良(化名)如此对《棱镜》总结自己的炒币经历。
2017年时,毕业仅4年的他靠着倒卖矿机在一年多时间里攒下数百万身家。但此后在区块链自媒体创业和二级市场炒币上都大亏,张良又回到了起点。
“2017年底投了很多ICO项目,什么英雄链、太空链都投,有消息就买,本指望拿到币后大涨,结果大部分拿到后就大跌,然后越来越低,大部分都已归零。我也只是棵韭菜。”张良叹道。
“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地干活。梭哈。”这是2018年时币圈最流行的口号。梁文也给自己定下了规矩,每个项目只投1-2万元,这样归零了也不太心疼,但上涨时获利也相对有限。
梁文表示,炒币客都是赌徒心态,尽管看似部分代币有过几十倍上百倍的涨幅,但炒币客多数都是超短线操作,略有上涨就跑。更多的代币则是上线后破发,逐渐归零。保守统计,梁文自己就持有8个“归零币”,从几毛钱跌到0.001,等同于归零。
02 5000元淘宝买白皮书,模特图当合伙人
“我明确知道有两个项目方都已经跑路,但还安排人定期发布文章营造项目仍在正常运转的假象。只要不戳破,还是有投资人自我洗脑愿意相信。”张良表示。
ICO(代币融资)原本是区块链项目在早期众筹研发投入的一种模式,但在巨大的利益诱惑、无监管约束下,早已沦为项目方赤裸裸“割韭菜”的方式。
“白皮书的代码是我从淘宝上花5000块买来的,然后根据行业特点补充了区块链如何在行业中应用的内容。”一位曾参与某区块链项目开发的负责人对《棱镜》回忆道。
据他坦言,除了白皮书,项目团队简历也可以伪造或从网上下载模特图作为项目合伙人。于是,大量打着区块链名号的空气币、山寨币ICO项目涌现,随着“9·4”五部委联合公告,这些ICO项目纷纷绕道海外,但多数仍针对内地用户进行推广。
梁文介绍,币圈存在一个怪现象,即技术还可以的项目往往代币价格不理想,而币价好的项目往往只是因为营销推广做得好。因此,项目方都愿意将更多投入在推广而不是技术上。“90%的项目方都是做一波营销去发币,剩余的想要继续开发技术,但随后会发现,这条路并不容易。”
区块链项目开发需要持续投入,一条公链项目需要10人左右的团队,一个月的人工成本也要几十万元,但绝大多数的区块链项目根本没有营收,加上融资寒冬,许多项目方熬不下去。
杭州一家主打区块链开发应用的企业,原本标榜不随波逐流,只做技术研发。但业内人士告诉《棱镜》,公司在2018年中已经悄悄上线了币圈交易所。
也会有“天使”投资人出手相助。但梁文称,投资人明知项目高风险,之所以愿意投资就是为了快速套现,与项目方对赌快速登陆交易所。投资期半年到一年已经算是长期,早期投资方拿到代币还会有限制2-3年的锁定期,但如今已经更加直接,代币登陆交易所只要有一波涨幅,投资方就抛售跑路。
炒币客的癫狂,还吸引了许多国外项目“漂洋过海”来做推广营销,试图收割国内投资者。2018年初,一家名为BitFury的俄罗斯公司就来到北京路演,在外籍技术专家宣传其交易技术之外,力推其代币即将登陆交易所。
不过,币圈熊市加上项目方割韭菜速度越来越快,正在让炒币客加速逃离。2018年8月时,有接近币圈交易所人士告诉《棱镜》,粗略估计当时国内活跃炒币人群有数十万人,但已经很少有新增投资人加入;一年多后的今天,梁文表示,目前主流的交易所日活只有数万人,而二线甚至三线交易所日活仅几千人。
梁文的一个朋友想发币,投入了50万元做推广,代币上交易所又花了100万元上币费,但上了交易所后根本没有人买,所以这150万相当于打水漂了。不过这都是小巫见大巫,项目方操作亏上千万、上亿也有可能。
梁文揭底称,项目方原本是希望收割炒币者,营销推广和登陆交易所的成本都是前期投入。但随着行情遇冷,上市破发,项目方撒出去的诱饵面临无人上钩的境况。原本联手割韭菜的基石投资者和私募轮投资者,也开始被收割,“割韭菜开始刨韭菜根了”。
03 “躺赚”的交易所:定向爆破炒币大户?
在当下币圈熊市中,交易所作为连接币圈项目和炒币客的场所,左手项目方,右手炒币客,被认为是“躺着挣钱”的一方。
上一篇:用一个字描写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