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该以怎么样的心态看待亲人的生离死别?
亲人,的人,生离死别该以怎么样的心态看待亲人的生离死别?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该以怎么样的心态看待亲人的生离死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有一个正常心,平静态,生老病死,生离死别是正常现象,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只有以一颗平常心对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亲手给父亲换上了寿衣,那时候他的身体还有着温度。那一刻我还没有意识到父亲走了,从此以后我将再也无法见到他了。
直到若干年后,在街头你看到一个相似的背影或者相似的笑容,忍不住的泪如雨下,你才真切的体会到,你真的再也见不到他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难割舍的是亲情!亲人的离世令人刻骨铭心、柔肠寸断,久久不能释怀!但无论多么纠结痛苦也是无事于补,何苦呢?克制自己,慢慢淡忘了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也是自然规律。说来说去,还是要以怎样的心态面对,确实还真不好回答。生命无常,人生苦短。人来到这个世界,其实也是缘分。不是这样说:“从自己的哭声中来,在别人的哭声中离开”。从情感上来说,亲人的生老病死谁也无法接受,但又必须面对这一现实生活。
生老病死虽说是自然规律,无可厚非,但作为身边的人还是会觉得痛苦不堪,对亲人的离开无法释怀,又不得不承受所有,唯有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失去的不可能再回来,但亲人离开到了另一个世界,其精神魂灵会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不会离开。我们说,生活就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一边选择,一边放弃。人生,哪有事事如意,生活,哪有样样顺心。生老病死虽说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对于这些现象与其说是必然,还不如说他是自然规律,客观存在的。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呵护健康,在快乐中度过一生。生命有长有短,谁都无法抗拒。人的生命中,最值得珍惜和感恩的是自己的亲人,尤其是带给我们生命的父母。其次是兄弟姐妹,还有身边的的亲人。及至自己漫漫的长大后,又成了社会的人,与社会上的人打交道,处理人际关系,与他人友善相处,尊重别人的感情。
不论天晴还是下雨,亲人都是无法改变的。所以,人生在世,善待父母,孝敬老人,和睦共处,让自己的亲人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们说:“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养育之恩大,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其实还是说得孝顺的意思。如果一个不孝敬父母,不善待亲人,这样的人还能善待别人吗?不可能。
话又说回来,人是高级的感情动物,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其情感比其它任何动物都丰富。世界是复杂的,而人类的情感世界却是相同的,没有人会觉得自己能脱离情感世界,生而为情是人之本能,也是其独特的情感方式。
万物生长无常,人生亦无常。对春夏秋冬可以从容面对,可当面临生老病死时,大多数人往往是恐惧的。自然中的季节变化是无情感的,但人是有情感的,如何面对生老病死?对于亲人的生老离别,这是自然而然的,谁都无法改变,只是人在生存期内,可以健康快乐的生活。在后天的生活中,强身健体,强健体魄,不但身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预防控制疾病,少给别人带来麻烦,自己的生活是为了让别人开心快乐,不给家里人添负担。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生老病死爱恨离怨,皆乃人之常情不可轻易更变,可当命运它真正来临之时,历史上那些名人又是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这一问题的。
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明世宗嘉靖八年,王阳明乘船前往南康,自知生命之火将熄,便静坐待寂,弟子追问有何遗言,他说出了这句话。一生光明磊落,无恨无憾,不需要再留下什么。此等境界,无愧于“阳明”二字。
豫让:“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赵、韩、魏三国攻晋,成功击杀了晋国执政大臣智伯瑶,为了给智伯瑶复仇,豫让吞炭致哑,以漆覆身,暗伏桥下,刺杀赵襄子。后被捕,自刎前留下了这句千古名言,豫让是“士为知己者死”的践行者。
太史慈:“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人已然灯枯油尽,心却仍欲建功立业,这才是大丈夫之所为。
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刘备将死却为儿子留下了大善的道理,只可惜它没有拯救阿斗,这句名言只能流传后世,激励后来人。
由此可见, 作为一个人只有承认这个现实,对亲人的生老病死才能够坦然面对,并从内心深处正确对待和处理。不是说,离开的人已经走了,生活还要继续,每个人还肩负着责任和义务,没有什么可怕的。有时内心的恐慌、精神压力大反而会减低自身的免疫能力,加速衰老的进程。
人老病死并不可怕,我们常说人到这个世界上,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而不是享福。有的人的人死“重于泰山,而有的人的死却轻如鸿毛”。人生在世,起码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创造价值,自己的活着使别人活得更幸福,这样的话,就不会虚度光阴。
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物质是不灭的,它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又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自然界和社会中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
上一篇:请问,乾隆时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都处理过哪些重要的事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