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元代四位文坛盟主该如何排序?
元代,诗人,诗风元代四位文坛盟主该如何排序?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元代初期元好问——乱世中的一代文宗
元好问生于金、元易代时期,他自小就怀着造福人民、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他在《南冠录》中介绍自己的生平时说道:
余自四岁读书,八岁学作诗,作诗今四十五矣。十八,先府君教之民政,从仕十年,出死以为民。自少日有志于世,雅以气节自许,不甘落人后。
介绍中,元好问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喜爱诗文、立志为民、经国济世的理想,所以他在34岁(1224年)考取进士后,便他紧紧把握入仕的机会,开始为国家社稷分忧解难,为百姓生计尽心尽力。然而元好问却生逢金代后期的动乱年代,1234年正月,在蒙军和南宋的联合攻击下,金朝灭亡,元好问被付山东聊城,由此结束了他的仕官生涯。
作为由金入元的重要诗人,元好问的1400首诗作中,成就最多的是“纪乱诗”,他通过个人的遭遇,来反映民族和国家的动荡不安,展现了金元易代的历史画卷。如《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一诗中写道: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
这首诗作于天兴二年(1233),金代灭亡之际,元好问被俘虏时所作,诗人在国家沦亡的悲愤中,写下此诗。前两句中诗人追溯了金朝灭亡的原因,借用“汉代霸上驻军”的典故,来讽喻金朝军队缺乏战斗力、国家没有在思想上重视战争才导致“江山易姓”,国家沉亡。后两句中,诗人借用“丁公化鹤”的典故,来表达国家灭亡后,生灵涂炭的悲惨景象;又用“金铜仙人辞汉”的典故来发泄内心的痛苦之情。整体来看,元好问的诗不仅是对国家灭亡、人民遭难的哀叹悲泣,更是站在历史批判的角度上,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反思,由此增加了诗歌的思想深度,宋代词论家张炎在《词源》中评价道:
深于用事,精于炼句,有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
张炎的评价中,称赞元好问善于用典、笔法深挚,可与周秦媲美。而元好问的诗歌也符合文学史上“修辞立诚”、“温柔敦厚”的诗学理念,以真挚的感情、磅礴的气势、雄劲的笔力展示了国家在面临灾难时,悲凉的心境,开元代初期良好的诗风走向。
“宗唐得古”戴表元——诗本性请,取材于物
戴表元作为元代前期的重要诗人,也经历了由宋入元的社会变化,他深知宋末诗风的流弊所在,所以在他的诗文中往往力求革新,创造出高朗拔健的诗风,主张“诗本性情”、“取材于物”的戴表元,不回避社会矛盾,他往往以犀利的文笔,描写元初黑暗的政治现实,悲惨的底层生活,如《夜寒行》中他写道:
昨日天寒不成醉,今日天寒不成寐。醉迟得酒可强欢,寐少愁多亦频喟。紫竿苇炬闹荒城,役夫遥作鹳鸭鸣。拥衾高枕未云苦,熟听但觉令人惊。
乌孙黄鹄飞不返,辽城白骨填未满。朔风萧萧吹成旗,居人何如去人远。丈夫无成霜满须,沙场万里星河疏。南墙诗翁穷据炉,北窗少年犹读书。
这首诗的上半段,诗人从自身出发,尽是写自然景物,如“天寒”、“竿苇”、“鹳鸭”,但诗人在写景时均赋予景物情感,他在写天冷时,通过昨日和今日的对比,昨天是因为天冷没有喝醉,今天是因为天冷不能睡觉,一“醉”一“寐”,仿若让人看到了诗人愁苦的模样。后两句中详细描写了这两日中,喝酒和睡觉时的状态,强颜欢笑地醉状,哀叹的睡意,均体现了作者虽躺在床上,却忧思不能寐的心情,因为自己听到了饱受劳役之灾的哀喊犹如鸡鸭鸣叫,心生同情底层百姓的穷苦生活之情。下半段中,诗人从国家角度写战乱时的白骨、战场上的旗帜、战士们的胡须、沙场上的星河,一幅辽阔的战乱场景呼之欲出,可见诗人对战争苦难的悲愤与无助。
戴表元主张学习唐代的杜甫、李白,认为诗文应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生志向,特别是应该效仿晚唐时期的“讽喻诗”,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诗教”的功能,让国家更加安稳、百姓生活更加富足。清代学者顾嗣立在《元诗·剡元诗序》中评价道:
类多伤时闵乱、悲忧感愤之辞,读者亦可以谅其心矣。
顾嗣立的评价中,道出了戴表元沉郁顿挫、悲愤著诗的写诗风格,意在说明读者在读完他的诗之后,就能体谅到诗人的心情。戴表元的诗歌符合文学史上的“美刺”之说,意在通过讽喻纳谏,启示统治者应该安社稷,济民生,在元代初期百废待兴的时候,讽喻诗往往能够促进国家的发展进步。
中期诗人虞集——心怀社会,向往田园
元代中期,社会发展逐渐稳定,这一时期的诗人们创作观念更加趋向于“雅正”之风,力在通过温柔敦厚的诗风,歌舞升平元朝政治,于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削弱了抒情功能、弱化了批判功能,而更趋于歌功颂德、题书咏画。以虞集为代表的中期诗人,往往把深沉的历史融入诗文中,彰显时代之风,也向往田园生活,表达寄情山水之意。如他在《挽文山丞相》中写道: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这首诗中追忆往事,写文天祥在南宋战役中虽鞠躬尽瘁,却难以保全南宋完好,再以张良为韩国复仇出世却无法复韩、诸葛亮六出祁山未能兴汉三个历史事件来表达英雄们竭尽全力,却不能保护国土,哀痛之情难以言表,便用“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一句直抒胸臆,寄托对祖国河山稳定发展的期望,对英雄出世保家卫国的希翼。此外,虞集向往田园生活,他在《风入松·寄柯敬仲》中写道: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词的上阙,虞集写自己年纪大了,开始缅怀往事,他怀念当年在金銮殿工作时的柯敬仲,两人一起替皇帝写诏书,天热的时候穿着轻薄的衣服,也不会僭越规矩,多么幸福啊!词的下阕,虞集“以景抒情”,碧水蓝天、莺歌燕舞的江南风光中,诗人愈发想念好友,便约着“杏花春雨”中相见,情景交融,惹人喜爱。
元代中期的虞集,已经度过了兵荒马乱的生活,此时的他更多的是怀念往事,活在当下,寄予未来,所以他的诗歌多以格律严谨、意境浑融著称,展现了中期时的盛世安稳之风。
后期诗人杨维桢——铁崖体诗风
元代后期,朝廷政治日益黑暗,民族矛盾也愈加激化,中期的“雅正”观念被打破,诗人处境也越来越艰难,于是这一时期的诗人主张写实,来反映社会现状。以杨维桢为文学领袖的“铁崖体”,强调诗歌应该反映个性自由,所以他以“古乐府”为主,力图用强有力的辞藻,奇特的意境,反映狂放不羁的才情。如杨维桢的《鸿门会》中写道:
上一篇:用人单位可以启封员工的档案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