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珠峰历史高度是多少米?
珠峰,珠穆朗玛峰,测量珠峰历史高度是多少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上,也被誉为与南极、北极同等地位的“世界第三极”,它的高度是众所周知的世界第一。
实际上,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在1300万年前,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要比8848米高好多,大概是12000米。其中,在第四纪的300万年里,它长高了3000米,平均1万年就上升10米。部分科学家认为,珠穆朗玛峰的增高是危险的,随着山体“叠罗汉”一样地攀升,山座岩石承受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一旦达到承受的极限,山体势必会“粉身碎骨”、山崩地裂。 后来,正是在它到达最高点12000米时,珠穆朗玛峰由于负重太大,发生了断裂,并爆发了多次的地震和地壳运动,最后才逐渐平静下来,形成了现在的高度。
不过,在第四届青藏高原学术研讨会上,中科院专家竟声称,近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在逐年降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持这种观点的院士认为,自1966年以来,珠峰一直在降低。如果按年计算,大约每年降低0.1米,以致珠峰高度从8848.13米回落为8844.43米。目前,相隔几年之后,珠峰的这一数据应该已失真,但还是一直在沿用。
珠峰降低的消息令人吃惊,但谁也无法驳斥,我们必须意识到,珠峰确实是在逐渐变矮的。 那么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变矮呢? 对此专家解释说,1992年起,珠峰开始加速变矮的罪魁祸首是积雪的“密实化”速度被极大地干扰了。那么,“密实化”是什么意思呢?
“密实化”是指“积雪转变成冰层”的过程,原本,这种转换是比较稳定的,而近三十几年,由于气候越来越暖,大大影响了积雪“密室化”的速度。另外,环境问题也导致了暴风横行,特别是到了季风季节,珠峰的风速可达30~40米/秒,大部分雪花刚降落到峰顶就又被强风刮走了,因此没有变成冰层的机会,每年降落的积雪也就无法继续保持珠峰原有的高度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遨!珠峰在七五年地质队测的高度是8848.13米,2005年中国地质队通过先进仪器重新测的高度是8844.43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005年,我国过家测绘局测量出的珠峰岩面高度是8844.43米,因此被确认为世界第一高峰。但实际上,这不是人类第一次测量珠峰的高度了,在1975年,测量出来的高度是8848.13米,这两个数据相差了大约8米,难道珠峰的高度是逐年下降的吗?
答案当然不是啦,两个数值的不同是由于1975年测量时将山峰的岩石上的冰盖(也就是雪盖)的厚度给计算上了,而2005年测量的数据减去了冰盖的厚度,所以两者的数据才会有所不同。
这样说起来,珠峰的高度没啥变化了,那么是否就可以认为珠峰是一直这个高度吗?其实随着印度洋板块俯冲亚欧板块下,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起,目前看来整个青藏高原还在不断地上升中,特别是喜马拉雅山一带的,平均抬升的速度每百年增加7厘米,甚至有的地区是一米以上,所以珠峰的高度也是每年都在增长的,所以8844米的高度并非是它的最终值,以后还会更高。
根据地质考察,发现珠峰很早之前比现在还要高,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因为珠峰曾经出现过崩塌的现象,是突然性的大幅度降低。根据岩石受力情况和断层地质特征等情况判断,在1300万年前珠峰的高度应该超过12000米,这个时期应该也是珠峰高度的顶峰,发生崩塌之后,珠峰的高度就下降了,只剩下大约五六千米高。
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一万二米的珠峰的高度实在是太高了,所谓过高比会遭到腰折。这么大的质量所产生的压力会导致地下的地壳变得很不稳定,而地球是隔球体,所以各重力引力应该保持平衡,而珠峰所产生的压力将这一切都打破了,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崩塌现象。
这从侧面也就说明了地球表面的任何事物都是不准许有超过地球平衡力的山峰存在的,就算出现了也一定会被地球打回原形。这也就是说珠峰就算再增长也难以超过它的历史高度12000米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8488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8848还是8844,珠峰海拔到底是多少米,是怎么测出来的?
提起给“大家伙”测量身高,相信很多人会想起这么一个故事——在金字塔建成后,人们一直苦恼如何测量金字塔的高度。直到泰勒斯的出现,他让人一直量自己的影子,当影子的长度跟身高一样的时候去测量金字塔的影子的长度,就可以知道金字塔的高度了。这个方法也叫“日影法”。
那么泰勒斯的利用日影的方法去测量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是不是依然可行呢?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给珠峰“量身高”呢?
金字塔能用日影法“量身高”,珠峰为啥不行?
要给珠峰“量身高”,首先我们想到的就是上文提到的日影法。不过,使用日影法测量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精度的问题。通过测量小尺寸物件,然后按比例等价到大尺寸的测量,这种做法会人为的增大测量的误差。
实际的测量工作都是由多测段测回组成的,虽然会有误差累积,但是通过进行平差计算,能将积累的误差降到一个合理的范围。所谓平差,和我们素描时对一个弧线反复描几次会更圆滑类似。在实际测绘工作中,通过超过需求观测量的工作,产生多余观测的结果,再将这些必然会产生矛盾多余观测结果使用最小二乘法去拟合,以达到一个更真实的结果,这样的操作远比等比例测量得到误差小得多。
上一篇:因为疫情,有没有和我一样银行卡早已空空,信用卡刷爆的情况?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