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古代历朝都留长发?
头发,身体发肤,父母为什么古代历朝都留长发?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古代历朝都留长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到底为什么古代的男人都留长发?
首先古代崇尚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个道理,如果有人擅自损坏身体,那么这会视之为不孝!
第二,古代把把头发剃光的刑法叫:髡(kun 1声)刑,中国上古五刑之一,为将人头发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罚,是一种耻辱刑,主要流行于中国古代夏商周到东汉。髡,指剃光犯人的头发和胡须,髡刑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对犯者所实施的惩罚,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孝之始也!所以剃光了是对他的一种羞辱。蓄发留须是中国古代男子的正常状态,此类刑罚采取的是将罪犯的发须强行剃除,使罪犯处于一种明显的非正常状态,并因此感受到痛苦。
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可能朋友们都很熟悉,就是有一次在行军的时候曹操下达了一个命令,谁的马如果踩了麦田那是杀头的罪,结果曹操的马践踏了麦田,曹操说那没有办法,那就割一把头发吧,自己拔出剑来把头发割了一片扔在地上,表示受过罚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代头发是不可以随便剪的,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古代人有多么看重头发有几个例子大家可以看看。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江阴十日”
顺治二年再次颁布“剃头令”,限十日内,官军民一律剃发,清朝把剃发看作是归顺的标志之一,否则按逆贼论处。
“剃发令”引起了汉人的激烈反抗,汉族的传统思想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江阴人为了捍卫尊严发动起义,他们坚守城池81天,6.7万人战死,杀死清兵7.5万人,幸存者剃发,还有很多逃亡海外,这就是为了捍卫自己头发的尊严发生的“江阴十日”。
曹操为严明军纪━━割发代首
三国时期曹操发病宛城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但是曹操的马因为受惊而践踏了麦田,曹操认为自己制定的法令不遵守,无法取信于民。随即割发代首,传示三军。
今天的人认为这是曹操的虚伪,但是古代不然,古人可是视头发如生命,曹操都能割发代首,确实严明了军纪。不能用今天的思维来评判古人。
古代剃发是一种刑罚━━髡邢
中国古代从夏商周到东汉末年有有一种刑罚就髡邢,是中国古代五刑之一,就是将人头发全部剃掉或者是剃一部分,现在可以想象中国古人们为什么难么反对剃发了吧。
以上例子证明中国古人们留长发的原因,为了头发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关键还是一种刑罚。这种思想深置古人心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的奴隶是剃发的。这就是历朝历代的人们留长发的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根本站不住脚。
清以前,汉人是理发的,说到底就是古人根本没法一个月剪一次头发,怎么方便怎么来。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长发本来就是与原始社会生产力一脉相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古代历朝都留长发?
中国古代人都喜欢留长发,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古代法律的束缚影响,割发是古代刑罚的一种;社会风俗的历代传承;古人喜欢戴头冠来打扮自己,长发更美观。
下面详细表述一下。
1、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
从汉代时开始,儒家思想就是主流。
儒家《孝经》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孔子认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如果毁坏自己的身体(包括头发),就是不孝,不孝是很严重的罪行。
在秦朝,不孝顺父母要斩首;在汉代,不孝子孙也是死罪。所以没人敢随便割发。
2、法律的束缚
其实,正是源于第一个原因,古代才有了一种刑罚:髡[kūn]刑,就是把头发或胡须全部、或部分剃掉。这是一种羞辱刑,从夏商周到东汉时期流行。这种刑罚让罪犯异于常人且特征明显,会让其感到十分痛苦。正所谓:士杀不可辱,气节重于生命。
关于髡刑的一个有名的故事就是:曹操割发代首。
古时候曹操率军经过麦田时,下军令任何人不准践踏麦田,否则斩首。
众将士小心翼翼地过麦地,突然,一只鸟儿从田野里飞起,惊吓了曹操的坐骑。马儿蹿进麦地,踏坏一大片麦苗。
众人惊呆了!这可咋整!您刚下了令不准践踏麦田哇!
曹操要执法官给自己定罪,执法官连连摇头(别闹了领导)。
他拔剑就要自尽,众人赶紧拉住。
最后,曹操用剑割断自己的一撮头发,代替自己的头,执行了刑罚。在这里,割发也是不孝的大罪,故而曹操在将士面前割发代首以严军纪。
3、社会风俗的历代传承
一种社会风俗一旦形成,如果没有强制阻断,可能会一直传承下去。
从春秋时期开始,社会上就有炫耀头发的风气,一头亮丽浓密的美发,走在路上有相当大的回头率。
当时的人们,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梳头,三天要一洗头。头发的浓密程度,甚至被用来衡量一个人是否贤良(这是哪门子的标准!?这也不成正比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