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父母去世后,弟兄姐妹不是应该更亲近吗?为什么关系反而淡薄了?
父母,兄弟姐妹,家庭父母去世后,弟兄姐妹不是应该更亲近吗?为什么关系反而淡薄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树大分叉,人大分家。父母去世后,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薄,属于正常现象。
父母在时,父母为家,兄弟姐妹都围着家转。
父母走后,人去家亡,兄弟姐妹都无家可归。
兄弟姐妹应该越走越亲,可现实有诸多因素造成很难:
一是失去了串联纽带。父母在时,逢年过节,大家相聚,父母过生日,大家相会。各家有事,父母安排组织,失去了领导机构,失去了统一领导,大家自然变成了一盘散沙。
二是兄弟姐妹各家为阵,开枝散叶,忙了工作忙家庭,忙了自己忙儿女,忙了孙子忆老伴,一家子千头万绪的事忙得头昏脑胀,不亦乐乎,根本没有时间关注兄弟姐妹。
三是错综复杂的情况和矛盾所致。兄弟姐妹多,几十年的交往,免不了磕磕碰碰,“一母生九子,九子九个样”。良莠不齐是在所难免的,碰到一起扯家务事,越扯越乱,旧事重提,矛盾重重,还不如少见面,少矛盾。
当然,大千世界,兄弟姐妹从小到老,互相关心、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同舟共济、同甘共苦的典型事例比比皆是,感动着乡里,感动着社会。但“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的客观规律不可抗拒。
不相信?不妨看看,大家还和姑爷爷、姨爷爷、舅爷爷、本家堂爷爷、表爷爷、姑舅老表关系好吗?恐怕早已忘到“爪洼国”去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父母在时,所有的子女都围着父母转,虽然他们的子女长大成人,各奔东西,但他们的心中都有父母,定期或偶尔回家去团聚一下!但一旦父母都不在世了,这个家就散了,剩下的就是弟兄姐妹之间的亲情,他们就没以前那种渴望回家的感觉了,某种意义上讲,也没那必要了。也许回家去更生一种悲凉之情!所以,现在社会通信发达,名种电话,微信,视频等等的方式进行联络,虽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也会增加一些情感!但总的来讲,无论怎样,都代替不了有父母在的那种感觉!这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父母健在,家就在,家就是兄弟姐妹能够亲近的港湾。一旦父母去世了,平时聚在一起的机会自然会减少,兄弟姐妹自然而然就会越来越疏远了……
如果父母健在,虽然平时大家可能工作比较忙。但是毕竟父母还需要我们去关心,所以大家也会约好一起去看望父母,借看望父母的机会,坐在一起聊聊各自的生活状态。毕竟是同胞兄弟姐妹,对有需要帮助的,大家也会伸出手去帮助。我父亲就是一个凝聚力很强大的人,不管是谁发生什么困难或者有什么事情需要大家协助解决。他老人家只要一个电话,大家都会赶来,一起吃饭顺便商量解决方案,一家人过的和和睦睦很开心……
可是父亲去世后,我们几个子女见面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本来每年的年夜饭都会在一起吃。现在也取消了,就是因为没有父亲的号召,彼此之间都会找借口不参加,最后导致完全取消。现在姐姐妹妹都有了第三代了,更有借口需要照顾小孩,所以见面的机会更是少的可怜。见面机会少了兄弟姐妹自然而然就会疏远,彼此的感情也随之越来越淡泊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父母在,家就在。弟兄姐妹虽然天南地北,心里都有一份牵挂,就像那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所唱的那样: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孩子回家看看。听妈妈准备的那些唠叨,吃爸爸张罗的那桌好饭。向爸妈说说生活的烦恼和工作的事儿,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是每一位父母的祈盼。
父母去世后,弟兄姐妹们”群龙无首”,少了原来的对父母的牵挂,且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庭,平时也懒得走动了,相聚的时候越来越少了,弟兄姐妹们的关系好像也不那么亲近了,于是乎,手足之情也就渐行渐远,日渐淡薄了。
相聚是缘,何况是弟兄姐妹。父母去世后的弟兄姐妹们,维系大家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真心地祝愿广大的弟兄姐妹们,珍惜亲情,常走动,常相聚,像父母们在世的时候一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年长,一切看得平淡,包括亲情。
上一篇:我该怎么做挽回我自己,有人和我表白,我这么做,该如何挽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