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区别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
小麦,基部,病害如何区别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区别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农夫老岳,目前是小麦生长管理后期,对于小麦病害防治也是最关键时期。那么小麦的病害纹枯病和全蚀病,又被称之为小麦的癌症。对此两种病害症状有些农民朋友分不清楚。今天我想和大家做下介绍了解,帮助大家尽量避免小麦受灾影响产量。
一、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纹枯病发病条件是高温高湿,氮肥过大是该病发生的必要条件。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初期在接近地面的叶鞘上产生褐色梭形病斑,中间淡褐色或灰白色,以后逐渐扩大并扩展至茎秆上,颜色变深,重病株茎基部1~2节变黑甚至腐烂,常出现早期死亡。
纹枯病病株茎和叶鞘基部一般受到破坏,如用手拔病棵时,常常能将麦株其部拔断而不能将根拔起来。
防治方法:可以用噻呋酰胺,丙环唑,已唑醇,戊唑醇,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加磷酸二氢钾加有机硅喷雾,间隔7天连续喷施一次。
二、小麦全蚀病
小麦发生全蚀病后,根部和茎基部1~2节变黑、株矮小,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发黄,输导组织逐渐坏死,生长受阻、发育不良,抽穗后田间出现成簇白穗或连片白穗。
防治方法: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
1、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可选用12.5%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剂进行种子处理,对小麦全蚀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小麦返青期,抽穗期,灌浆期,喷施丙环唑加生根剂加磷酸二氢钾可以减轻小麦全蚀病危害。
农夫老岳:2020.5.18.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初期在近地面的叶鞘上产生褐色梭形病斑,中央淡褐色或灰白色,以后逐渐扩大并扩展至茎秆上,颜色变深,重病株茎基部1-2节变黑甚至腐烂,常出现早期死亡。纹枯病病株茎和叶鞘基部通常受到破坏,手拔病苗常将麦苗基部拔断而不能将根拔起。
小麦发生全蚀病后,根部和茎基部1-2节变黑,植井冈霉素及株矮小,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发黄,输导组织逐渐坏死,生长受阻、发育不良,抽穗后田间出现成簇白穗或连片白穗。“黑脚”和白穗是该病的典型症状。全蚀病病株根系受到破坏,通常轻轻一拔就起,除粗根还残留一部分外,其余根都会被拔断。
要防治小麦纹枯病,可以采用农业和化学措施来进行防治。因此在播种前使用粉锈宁进行拌种,并合理施用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在发病后使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等药剂喷雾防治。
小麦全蚀病是典型的土传根部病害,病菌只侵染小麦的根部和茎基部,田间症状表现是黑根和白穗。其首次发病是由种子带菌进行远距离传播的,从第二年开始全蚀病病菌就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夏,造成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发病程度越来越重。防治该病,重在预防,一要选用无病种子。二要进行种子药剂拌种,拌种的药剂可用适乐时、戊唑醇、三唑酮等。三要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磷钾肥。四要在小麦拔节前用三唑酮喷淋小麦茎基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最大的区别就是纹枯病在前期发病明显,全蚀病在中后期后期发病明显。纹枯病在苗期防治最关键,全蚀病拌种防治效果最好。
再者,纹枯病的初期症状比较好辨认。在小麦的苗期,返青拔节期群体密度大,高温髙湿的地块就可以看到麦叶发黄,茎基部有云纹状的圆形椭圆形斑块,根部完好。全蚀病一般在小麦的抽穗期逐渐显现。尤其对于有机质含量低,施肥不足的田块更加明显。严重时,轻轻一拔,根部就断了,露出黑膏药一般的颜色。俗称“黑脚病”。然后整穗发白,逐渐枯死。
还有一个最严重的区别。纹枯病可防可治,对产量影响不大。全蚀病传染性很强,绝对不可以留种。
关于这两种小麦上的病害。只要认真细致观察,是很容易区分开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何区分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其实有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虽说都是小麦的根部病害,而且都会导致小麦后期形成白穗,但是这两种病害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区别。
小麦纹枯病可以在小麦的茎基部看到很明显的云纹状病斑,用手摸的时候是正常的麦秆的感觉。
但是小麦全蚀病会造成小麦茎基部发黑腐烂,就好像贴上一层嘿膏药一样,用手摸的时候会有明显的油腻感,所以小麦全蚀病又叫黑脚病。
而针对这两个病害,最有效也是最简便的防治方法就是拌种包衣,可选用苯醚甲环锉+咯菌腈+噻虫嗪的复配药剂进行拌种防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