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金庸武侠中,为什么张三丰的弟子们的成就远远不如张三丰了?
武功,武当,他的金庸武侠中,为什么张三丰的弟子们的成就远远不如张三丰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代不如一代是金书中绕不开的一条铁律。从北宋年间开始武学一直在走向衰落,无论是逍遥派还是五绝的传人,即便是少林这样千年屹立不倒的门派,传承可说从未断绝,都避免不了武学的退化。
六脉神剑为什么段誉都练的时灵时不灵,因为北宋年间在枯荣大师看来,已经是武学衰微了,无人能够修聚如此浑厚的真气,所以六脉神剑难以传下来,其他各派许多厉害武学都开始缺失。
那么武当派也不可能跳过这个坎,太极拳剑传到冲虚道长的时候,连令狐冲都打不过了。太极拳剑其实根本无招,独孤九剑虽强也绝不可能胜过了太极剑法,还是因为学得不怎么样。
武当七侠对张三丰当成神话来看,根本没有超越前人的追求,他们的世界也只能这么大了,所以注定比不上张真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张三丰留一手,防患未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张三丰,武林泰山北斗一般的人物,纵观金庸先生的小说当中,成就能比张三丰更高的又有几人?屈指可数而已,他的七位徒弟,虽则也算不错,可是在《倚天屠龙记》中描写的时代里,他们也只能算上一流和二流上之间,就如孔老夫子的门徒中,虽有号称72贤士的,但真正能比肩孔子的也就颜渊勉强够得上边,直到几代之后再传弟子中出了个孟子、荀子,张三丰幸运的是再传弟子中直接出了个张无忌,也算老来欣慰。
颜渊曾叹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有这样高深莫测的老师,做他的弟子压力是很大的,张三丰的弟子们想必也会有这样的感受
在金庸先生的笔下,张三丰少年时悟性就是不凡,少时跟随觉远和尚修行,觉远只是教他呼吸吐纳,张三丰就能将内力练到令杨过一惊的地方,这个觉远也是牛逼人物,有着高强的功法但为人却是十分的低调,这一点如同《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一般,蛟龙藏于深渊,如果不是尹克西等人将九阳真经偷走,恐怕其到圆寂都不会显露出特异之处,然而世事如棋,一饮一啄莫由天定,还是张君宝的张三丰被尹克西偷袭,《九阳真经》被盗,觉远发现后立即带着张君宝追赶而去,恰在华山同时遇上杨过等人,觉远教会了张君宝内力修行,杨过教了张君宝几招实用技术,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年少的张君宝遇见了郭襄,三年后郭襄来到少林寺,与张三丰再次并肩作战,此时因为少林寺内部之事,张三丰与觉远不得不离开少林,觉远在圆寂之前将九阳真经的奥义传授给了张三丰和郭襄,二人此后各凭机缘都获得莫大成就,尤以张三丰为盛。
书中有云:他得觉远传授甚久,于这部九阳真经已记了十之五六,十余年间竟然内力大进,其后多读道藏,于道家练气之术更深有心得。某一日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张君宝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里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长笑。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中所载的内功相发明,创出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后来北游宝鸣,见到三峰挺秀,卓立云海,‘于武学又有所悟,乃自号三丰,那便是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张三丰。
由此可见,大抵英雄不凡的人物,少年时就有不凡之处,另外还得有高手指点、莫大机缘等等
反观张三丰的七个徒弟,除张翠山外,其他几人成长背景如何均不知细处,他们少年时或许比未发迹的张君宝还有所不如,虽得遇名师中的名师细心教导,奈何天命如此,想要超越珠峰何其难也!另外当张三丰创出偌大名声、家业时,后来者一般只需做好守成即是巨大的成功,除非遇到灭门倾覆之危,否则后人不需比前人高明多少,自然有比前人初创业多无数倍的资源可用,朱元璋创了大明,若不是朱允炆操之过急加用人不明,也难有朱棣出头之日,张三丰挑选弟子时,固然要选那些优秀的好苗子,然而也未尝没有找一些可以将他的家业好好传承下去的想法,优秀自然是要找优秀的,没有自己优秀也没什么大不了。
张三丰人到百岁,还在钻研学习,善于变通,通达天下,其人心胸豁达不凡,不为外物所扰,精一专一,成就自然不凡
这些在他的弟子们身上可都很难看到,宋远桥有孟尝之风,孟尝君什么做派,虽说有急公好义之称,但是你每天得接待多少人,管多少闲事,调解多少江湖纠纷,做多少公益事业,给你面子你是宋大侠,不给面子嘛呵呵哒……
二侠俞莲舟倒是个人物,金庸先生对他着笔不多,他虽然后来接任了武当掌门,但推算也就是典型的守成之主;三侠俞岱岩早早被废,悟性也差强人意,张三丰临行传功时,他所悟远不及张无忌;四侠张松溪,向以机智著称,着笔也不甚太多,不过从小说中看,机智只是机智,并非有大智慧之人;五侠张翠山,本是张三丰十分得意的弟子,但可惜阴差阳错之下卷入江湖风暴之中,最终自杀以谢师恩和义气、爱情;六侠陷于感情不可自拔,七侠早早领了盒饭,凡此几人除了俞莲舟外,其他几人连张三丰精神中的专一都没法做到,更遑论悟性、机遇比张三丰又差了好大一截,想让他们有所突破委实太难。
优秀的师傅未必就能教出如同自己优秀的徒弟,张三丰虽然威名远播,教徒弟的水平远不如他自己的武学成就,还好出了个张无忌给他稍稍挽尊,使他完美的形象在这方面没有破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