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仅仅流传下来一首诗的诗人有哪些?这首诗却冠绝诗坛?
春江花月夜,诗人,这首诗仅仅流传下来一首诗的诗人有哪些?这首诗却冠绝诗坛?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张若虚凭借精妙的思绪,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相思女子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这首诗以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相思女子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词的发展历程上,自浪漫诗歌源头《诗经》始,至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几百年的跨度里,没人把一轮江月写得如此凄美多情,也没有人把这样一轮明月写的如此绝妙。
把盛世的大唐王朝引进诗歌朝代的,也恰恰是张若虚以及他的这首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应该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中国历史上,仅仅流传下来一首诗的诗人很多,但这首诗却冠绝诗坛的,只有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长诗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春江潮水连海平”至“汀上白沙看不见”。主要是写月光照耀下的江水花林景色,表现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第二部分从“江天一色无纤尘”至“但见长江送流水”。主要抒发面对江水月色的无限感慨。
第三部分从“白云一片去悠悠”至“落月摇情满江树”。主要写花月春宵的离愁别恨。
这首诗以写月升开始,以写月落结尾。从明月、江流、青枫、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众多景物,以及客子、思妇的细腻感情,环环相扣、连绵不断地组织起来。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明月引出花林,引出人物,转情换意前后呼应。特别通过用词造句的重叠和回环往复,使诗歌既完美严密,又达到了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
自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问世以来,古今学者无不以此诗为初唐名篇,赞赏文章层见叠出。近代学者王闿运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称:“这是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一首诗得到如此高度的赞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代以来仅凭一首诗而被后人所熟知的诗人有很多,不能不提到就是
唐代的崔郊,写了有名的《赠去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崔郊是唐朝元和间的秀才,《全唐诗》中收录了他的这首《赠去婢》。《云溪友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元和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后却被卖给显贵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去婢》。后来于頔读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传为诗坛佳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时光悠悠,不知有多少佳作散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为人知。因为一首诗就名垂千古的诗人们有哪些?举例:
一、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节选)
唐·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二、春怨 / 伊州歌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上一篇:想学UI,可是自己没有任何基础,但是很感兴趣,应该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