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诗词创作有什么诀窍吗?
诗词,平仄,诀窍诗词创作有什么诀窍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最简单的散文诗着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心之窍及事之窍,以及道之窍。心为万物之主,无诗心的人,写无心之诗,能叫诗吗?只能算码字。诗不来源于生活,升华于生活,那她的生命力等于零。道,悟道和方法的统称。一为主一为辅。其实,诗词的创作就是这么复杂高深,也就这么简单明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懂得诗词韵律,那只看文化知识深浅了,分秒诗词,也分深浅知,我的文字多,不等于知识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想象奇,文笔彩,用情真,视觉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韵诗必须遵循古词牌韵律格式填词,新体诗歌就随意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个人的观点,并不认为诗词的创作有什么“诀窍”。诀窍一词看来有点取巧的意思,类似于走捷径。诗词创作倘若存有这样一种心态,是缪之千里,断断写不出好诗词的。
诗词创作实际上是一门苦功夫
。
我仅以各人的经历谈一谈自己对诗词创作的浅薄之见。
第一:热忱的兴趣。
首先是阅读的兴趣。这里说的阅读,并不仅仅是读而已,更重要的是背。读诗要将诗读透读懂,要了解诗人的平生,明白诗人创作的意图,表达的意思,以及是如何表达的。这其实也就要求读诗要有系统性和广泛性。可以针对一个诗人或者一种诗歌的体裁阅读,阅读时要广泛参考各种注释。当你读熟时,背诵就是水到渠成了。背诵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古今有名篇章,但是还要背的越多越好。读背多了,也就更加了解古人的创作理念表达方式诗歌的基本节奏和节奏以及意象的选用境界的烘托等等,这些都将会成为创作诗词时信手拈来的灵感。有一句妇孺皆知的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圣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这句诗在原诗里有吹嘘的嫌疑。但是翻开《杜诗详注》《钱注杜诗》等名家注释,会发现杜诗句句有出处。《红楼梦》里,黛玉教香菱学诗,第一步也要把王摩诘杜少陵李青莲读熟读透了。如果你觉得背诗是种煎熬,也就不必浪费时间往下看了。
其次是表达的兴趣。这种兴趣更或者是一种习惯。习惯将自己平时发生的事,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当读背诗词成为一种习惯以后,用一两句简短的押韵的句子记录和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诗词就是这样,你来亲近它,它就会亲近你。但是切记,无论记事还是抒情,一定要言之有物,不可无病呻吟。
第二:知识的积累。
读背诗词已经是积累了,可是这里还要说积累,是因为诗词并不是知识的全部。要做到言之有物信手拈来,必须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已故的东南大学教授王步高老师曾经说过,要想学写诗词,有九本书必须背熟读熟:《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书背熟,《诗经》《易经》《楚辞》《唐诗三百首》背熟,还有一本《古文观止》要读熟。这一看确实让人望而生畏,但王步高先生真的只是说了个下限。“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择细流,无以成江海”广泛的阅读一方面增加了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和心胸。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上。诗词的境界实际上就是诗人的境界。
第三:广泛的阅历。
无论何种艺术创作,阅历都是非常重要的。阅历可以让你了解更多的人和事,知道更多的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能让自己的心胸更加的宽容和博大。同时也会使你看待一件事情时,角度更加多元,看法更加全面,理解更加深刻,如此写出来的文章诗词才更有见地,更能引人深思,也就更有境界。很多人以为境界是天生,其实不然。谚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李白17岁便“去国远游”,写下多少多少壮丽诗篇。杜甫年轻时南下吴越,北游齐赵,后来飘荡一生,成就诗圣之名。陆游曾经告诉自己的儿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通过自己与哥哥苏轼一路从四川到汴京的所见所闻,得出了:“文者气之所形。文不可以学而成,气可以养而致”的结论,可谓精辟。
第四:敏锐的情感
我们说到诗人的性格,往往都会说四个字:“多愁善感”。为什么偏偏诗人就会多愁善感呢?那是因为他观察到的事物比别人更细致,他体会到的情感比别人更真切,用现代话说他们有更强的共情能力。我们不排除有的人确实天生敏感细腻,但是敏锐的观察力和丰沛的情感也是可以通过前边说的阅读和阅历来积累的。因为广泛的人生阅历和阅读基础,会让你更加接受不同的情感和观点,也就更容易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替别人考虑。当你了解一件事物的过往,了解他人曾经寄予的情感和寄托时,你也会深刻地感受这件事物的与众不同。当自己需要表达时,也可以准确得用词句表达自己的细微的情感变化。表达很容易,但表达准确很难。我早年读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词句很简白,但是却半天没有反应过来什么意思。后来回味良久,内心十分震撼。掩卷细思,当我们的国家民族遭受重大灾难时,当我们看到电视机网络上那一个个逆行的英雄时,我们热泪盈眶,心情激荡,心中有“叹息肠内热”的情感,但是我们却不如杜甫表达地如此简白而深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