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书法如何留得住笔?
书法,线条,留得书法如何留得住笔?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饱蘸墨,缓行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点亮平安灯]
[点亮平安灯][给力][黑脸][黑脸]-035825663069012849454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在书写过程中如何能留得住笔?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因为这实际上是一个关于线条质量的问题。
所谓留得住笔,是说笔画的线条呈现的质量高,线条的美感更强,有更强的艺术性。那么什么样的线条才可以称得上“留得住笔”呢?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线条都有哪些特质,然后再具体地说明,那些特质各有什么优劣。
线条的特质,无非就是阴阳两字在不同维度上的表现。比如刚柔、厚薄、滑涩、正奇等等。
而这些方面的不同表现各有特色,留得住笔,其实就是指墨在纸上的表现是合格的。它能准确地表达你当下的心境。
所以,所谓的“留得住笔”其核心只有四个字,这四个字恰好在书法的碑帖中也出现过,那就是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最后的一句话,叫做——“念兹在兹”。
念兹在兹,永保贞吉
“念兹在兹,永保贞吉”,这是魏征写的九成宫醴泉铭的最后一句,而它实际上是一个可以借鉴到书法中来的重要心法。
念兹在兹,意思就是心理与行为上的统一,也就是“神不离体,体不离神
”,也就是“魂魄抱一
”,也就是“知行合一
”,也就是“用志不纷
”。
简单点说,就是专注,投入,忘我。做一事心就在这一事上面,而没有纷乱的妄想,没有夹杂。
而运用到书法中,实际上就是所谓的“能留得住笔”。具体而微地说,就是你的笔做出的每一个动作,经过的每一个地方,你的心都在那儿,而没有在别的地方。
再讲得极端一些,就是当你的笔写这一笔的时候,心念就在这一笔,而不是在上一笔,或者下一笔,这叫做专注。这才是真正的“留得住笔”。
实际上也只有能留得住笔的书法才真正可以打动人,与他人发生共鸣。为什么呢?因为你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只有你的心在那里,你才是真诚的,如果你的心都在别处,那么你和别人的交流一定是敷衍的,浮躁的,不能相应的。
而书法需要通过笔墨和线条来交流,当你写的时候这个心都不在那里,别人看的时候也就不可能看到你的心,也就是无法获得你想表达的信息。因为你的心没有真正的诚恳和专注,别人也就无法感受到你的诚恳和专注。
所以,念兹在兹,就是书法的最核心的心法,属于内功。也是一个人想要在任何事业上取得成就的共同的内功。
所以书法线条真正的质量在于“有神”,你要确保它从你的心神中流出,而不是疏忽而出。然而具体到各个特性之上,却很难确定一个标准如果有人告诉你,只有这样的线条才是好的,那他一定是在误导你。所以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勿厚勿薄
有人会讲,写字要越厚越好,体现在笔画上,便是以厚为绝对真理,但那可能正是对“厚”的误解。
真正的厚并不是笔画线条一味的粗重。所谓“至厚无积”,有时候,“薄”本身也是“厚”。
如果线条越粗,用力越重,就叫做“厚”的话,那么书法就不会发展出那么多丰富的色彩了。所以,要理解真正的“厚”。
真正的“厚”就是“笔在心在”。
只要我们的心和行为是统一的,相应的,那么无论这一笔是细微的,还是粗重的,其实都是“重”的。反之,当我们心不在焉的时候,即使写得笔画很粗重,也仍然是“轻”。
所以说,真正的厚薄是心地的厚薄,心厚则笔厚,而非单纯形态上的厚薄。
勿刚勿柔
又有人会说,笔画要刚强,线条要雄壮,不要柔媚。这就好像在说,世界上要男人,不要女人,这话其实可笑。
刚与柔同是一心所生,一个人可以豪情万丈,也可以心细如泥,这两者并不冲突。只要它是你当下心境的正确表达,那它就是合理的,也是美的。
如果只有刚强,那么就不会有《兰亭序》,也不会有赵孟頫。那么书法的园地该会有多么枯燥乏味呢。
所以刚劲的笔也好,柔媚的笔也好,它们都有自己的特色,都能够感动人。
勿滑勿涩
有人又说,写字用笔要涩行,不要滑。这好像很有道理,可是许多人故意做出的涩态其实并不好看,也不感人,殊不知那种涩其实也是一种滑呢。
如上图所示,左边一味地用涩来表示“我”的存在,虽然强烈,有力,但同时也给人以压迫感,因为你自己都很纠结,表现出来的东西怎么能让他人获得解脱呢。
而右边的字又明显粗疏不经,用笔浮滑,心不在焉。让人没法静下心来深入地欣赏,因为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所以流入“滑”与“涩”都可能是一个误区,这需要每个人去体会。如何让心理既不急躁而疏忽,又不滞涩而粘带,而是既稳定又流通。这是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去实践和体会的。
勿正勿奇
关于写字的正与奇,其实也是人们讨论的一个重点。写的正了有人说太平稳,写的奇了有人说不庄严,可见这两种,也各有误区。
因为你刻意追求的平正,其实已经不平正了。
当你追求平正而心理刻意,写出来的笔画即使形体上是平正的,还是很难让观看者感到平正。
反之,如果你刻意追求奇侧,其实你也并不真的奇侧,而仅仅是怪异。真正的奇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并非是预设。有预设,那就只能说是聪明的设计,而非“奇”。
理解了真正的奇,就知道刻意的“正”或者“奇”都是大可不必的。因为一种刻意的心理会让别人感觉到的也是刻意,而非自然。这样艺术使人放松的作用就无法达到了。
而当你无心于正与奇的时候,其实正也可,奇也可。
总结
所以“留得住笔”的核心,其实是“留得住心”。
只要懂得留得住心,那么用笔的问题其实已经解决了一大半,因为所有艺术最核心的东西,其实就是“天真”而已。
上一篇:中学生怎么提高英语水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