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后羿,中秋节,嫦娥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逄蒙):“少废话!快拿出来!”说着,逄蒙狠狠的锁紧弓弦,嫦娥顿时感觉脖子上传来了一阵剧痛,她呼吸已然不畅。
嫦娥没办法,只好又说道:“我,我怎么知道仙丹在哪啊,你师傅也不曾让我碰那仙丹啊,我见都没见过。”
逄蒙又将弓弦勒紧了几分,嫦娥雪白的脖颈上都出现了血痕,她心想:“我宁愿死,也不能让这恶人拿到仙丹。”于是,她干脆咬紧牙关,一声不吭了。
逄蒙心中焦急:“我若是真下了杀手,恐怕也得不到仙丹,倘若再拖延下去,后羿回来可就不好办了,想来仙丹应该就在这屋子里,不如……”想到这儿,逄蒙一脚将嫦娥踹倒在地,自己翻箱倒柜地找起来。
这逄蒙啊,鬼心眼多着呢,他一边翻找,一边暗暗注意着嫦娥的神情。就在他翻找衣柜的时候,发现嫦娥偷偷地对着首饰盒瞥了一眼!就这么一眼,立刻让逄蒙心里乐开了花:“哈哈,仙丹定是在那盒中。”
他一个箭步扑上去,将首饰盒抱在怀里。嫦娥一看,顿时急了,挣扎着站起来,去抢那首饰盒,逄蒙心中大喜,知道自己的判断无误,赶忙将首饰盒“哐当”一声摔在地上,散落在地上的除了几件首饰,还有一个小布包,布包散开,一颗乌黑发亮的药丸滚了出来,这药丸在地面上“滴溜溜”一阵转,顿时散发出了一阵如兰似麝的异香,这股香气充溢了整个房间。
逄蒙知道,那必是仙丹,他急忙俯身去捡,可那仙丹却咕噜噜滚到了嫦娥脚底下,嫦娥一弯腰,把仙丹捧在手里。
逄蒙见嫦娥得了仙丹,顿时目露凶光,他一手持弓,一手取箭:“我数三声,如果你不把仙丹递与我,我就一箭射死你,一——”
嫦娥知道此人心狠手辣,当真会置自己于死地,这时,逄蒙数了第二声:“二——”
嫦娥心下一片冰凉,她朝着后羿离家的方向望了一眼,可就在逄蒙的“三——”字即将脱口而出的时候,嫦娥一仰脖,把仙丹吞了下去。
一瞬间,嫦娥身上射出了千道霞光、万条瑞彩,嫦娥先是觉得自己心里一轻,紧接着,她忽然觉得自己的身体就像是空气一样柔软无形,她突然发现,那逄蒙变矮了,而且是越来越矮,她低头一看,自己的双脚已然离地,而那逄蒙的弓箭尖依然瞄准自己的心口,只是,这逄蒙已经一脸惊恐,忘了松弦。
嫦娥顺着窗户飘了出去,她飘啊飘,水袖在空中摆荡,裙裾在云上飞舞,她飘过屋顶,飘过树梢,飘到了和星辰齐高的地方,最后,她飘到月亮上,住进了广寒宫。她飞升上天的时候顺手带走了一只兔子,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月亮上那只捣药的玉兔,也就是兔爷,从此啊,嫦娥便与玉兔为伴,成了月亮上的仙子。
再说逄蒙,他看着空中越来越远的嫦娥,彻底没了主意,正在这时,后羿回来了,他看到家中的一片狼藉以及呆立在院中的逄蒙,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弯弓搭箭,“吧嗒”一声,朝逄蒙射去一箭。
逄蒙跟后羿学了这么久的功夫,本事十分了得,他一侧身,躲过了后羿这一箭,紧接着,逄蒙忽然绕着后羿跑了起来,“哒哒哒……”他围着后羿游走,在游走的过程当中突然间“啪啪啪啪啪”连朝后羿射了五支箭!这五支箭刁钻狠毒,分别从五个方向封住了后羿的路。
逄蒙心想:“哼,我连放五箭,总有一箭能射中你。”就在逄蒙绕着后羿转圈的时候,后羿却像是一枚定海神针,不论你的圆圈如何炫目,不论身边是否巨浪滔天,他却岿然不动。可就在逄蒙射出五支箭的一刹那,后羿也是连动弓弦,“啪啪啪啪啪”他也射出五支箭。
而后羿的五支箭向着逄蒙的五支箭对撞过来,把每一支箭都撞落在地。
逄蒙见自己的箭法被破,抬手又是一箭,这一箭,使出了他的平生所学。这支箭就像是长了眼睛,居然追着后羿射,后羿躲到门后,那箭就追到门后,后羿躲到树后,那支箭居然拐个弯,去势不减,依然冲着后羿飞去。
后羿见状,不再避让,就在这支箭已经飞到自己的面门的时候,他突然张开嘴,“咔嚓”把这支箭咬在了牙间。
逄蒙被这一招吓得大惊失色:“我的妈呀!这师傅怎么没教给我这招啊?”他转身就跑,逄蒙窜入深山之中,再也没敢出来。
虽然赶跑了逄蒙,却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妻,后羿呆呆地站在院子里,仰望空中的明月:“嫦娥啊嫦娥,苍穹浩渺,你这是到哪儿去了?”
明月仿佛听到了他的问话,渐渐的,月亮上出现了一个若隐若现的影子,啊!纤巧婀娜,那不正是嫦娥吗?这一天,正好是八月十五。
从此啊,每年的八月十五,是这一年月亮最圆的日子,后羿呢就做好嫦娥最爱吃的饼,摆在庭院中,以表自己的相思之情。
后羿和嫦娥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于是人们也纷纷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制作圆形的饼,一边吃饼一边赏月,来祈祷嫦娥能闻到这月饼的香味儿,感受到后羿对她的思念。
---摘自《凯叔中国传统故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360问答
20 中秋节的起源
babydd9730 LV12
2012-10-13
2个回答
满意答案
sthbr6jh5
LV12
2012-10-14
最佳答案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古老、传统的节日。每当此时,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其说法很多,且又多有趣味。
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通常有许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有人则认为,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唐代《开元遗事》一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