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治疗兰花根腐病有哪些药?
兰花,根系,根部治疗兰花根腐病有哪些药?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造成兰花根腐病的病菌为真菌,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病原菌主要寄生于栽培介质中,在适当温度、湿度的环境中,危害国兰根系组织,导致根部吸收水力、养分能力下降。
一、根腐病的症状识别及侵染特征
兰花根腐病侵染大多数是从幼苗根系开始,先是受害幼苗的肉质根和根状茎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褐色小斑,后渐腐烂变黑,如果不加以控制,腐烂可发展到茎及较低部位的叶片,最后形成一圈褐腐区环绕植株,导致幼苗萎蔫、枯死。具体表现为病株出现叶干枯,色泽灰淡,边缘向内卷。此时检查根部常可看到褐色腐烂部分,多少带白色或褐色附着物。根系受害严重时,茎基部发生萎缩,症状容易同疫病混淆。一盆兰花沾病或从发病到死亡一般3-5天,兰株死亡后根部完全腐烂,只剩下细细的中心株。实在是一种令人色变的病害。
兰花根腐病侵染较老熟的成株时,成熟兰株通常表现为根际损坏,腐烂多局限于根部,但有时腐烂也可扩展到根状茎和假鳞茎。翻盆是可见受害兰根部初期有褐色病斑、凹陷、坏死。严重的数个病斑会呈现环状包围茎基部和新根或整个根系,最后整条根腐烂。进而影响水分输送,兰株日渐萎调或黄化、矮化等状况产生,根系腐烂严重时,植株在光线强烈、蒸发旺盛时叶片萎蔫;后期根部腐烂程度加剧,叶片变小、颜色由绿变黄,新叶生出慢而少,或停滞不长。感病假鳞茎发黄、干缩、纤弱和扭曲。最后根部全部腐烂,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干枯,全株枯死。
根腐病菌不形成孢子,传染通过菌丝侵染传播,适宜的生长发育温度为20-24摄氏度,适宜的酸碱度为5.5。兰花根腐病菌有较强的腐生习性,平时能在土壤的植物残体上腐生,在干旱时,根腐菌处于潜伏状态。条件适宜时发作,存活时间较长,借雨水、灌溉水传播。盆土混入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吸足水分的树皮,盆内高湿积水,兰花最易受到侵害。
兰花的根系出了毛病,很快就会反映到叶面上来,我们在养兰中需要细心观察,早加预防。如果我们发现长成熟的兰株憔悴,皱缩失神,兰株生长迟钝,叶尖焦枯,叶片萎凋,苞叶变黑,新长出的植株发育缓慢,新芽僵芽,蒸散和吸收产生不协调,兰株日渐衰弱,这时就要考虑根系病变的可能性。
根腐病病原菌主要危害根系组织,由于兰根被基质掩埋,我们无法察看到根系的生理变化,除非我们三天两头常将兰花从盆中倒出来看,虽然我们能从地面看到兰株生长变弱,从而推断出根部受损,但当我们看到地上兰叶出现症状再动手防治,那时已晚了!对兰花生长已造成一定影响。
二、根腐病的诱发因素
根腐病的发病原因根腐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有外因也有内因,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主要发作还是在夏季,通过栽培操作、雨水传播,多从根系损伤等伤口侵入。土壤带菌、介质通透性差、水肥施用不当、虫害严重等都是发病的原因。气候炎热高温,湿度过大,盆土长期不干,施肥过量,换盆时根系受伤,长期缺水后浇水过量等也能造成烂根,导致根腐菌蔓延泛滥。简单来讲,诱发根腐病的因素有如下几种:
1、兰盆中介质PH值偏低。兰花最适宜生长的PH值为5、5`-----6、5之间,如果我们栽培中,植料偏酸,PH值低于5以下,兰盆中所含有铜、锰、铁等有效性会增加,容易毒害根系,另外在酸性环境中,根腐病这种土壤性传播病菌大量繁殖,积累到一定数量,就会引起兰根腐烂。
2、植料过细,不透气影响根系呼吸导致根腐。倘若植料过细,兰盆中氧气含量不足,外界氧气进入兰盆困难,根系的呼吸作用便会受到限制,一方面兰根因呼吸生长消耗大量氧气,另一方面因兰盆植料过细新鲜氧气进入兰盆受到约束。兰菌及菌根真菌、纤维分解菌等有益微生物活动受阻,无法分解有机物供兰根正常生长。同时兰盆因缺氧,有机酸、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占具优势,久而久之,形成根腐菌泛滥的场所。
3、施肥过量,兰根腐烂,菌类侵入。这种情况简单说就是肥害引起的,通常出现在新手中。兰花对肥的需求是很少的,兰界中一直提倡清养,在浓肥状态下,兰根总的无机盐比例浓度增大,此时兰根中的水分会反渗到外面,兰根生理作用停止,而兰盆中残留的有机物使厌氧菌如根腐菌快速繁殖,兰根腐烂。
4、水质不洁净,浇水过度。夏季时温度高,水分蒸发极快,往往是刚浇过水,一会儿又干了,为此,我们一天两遍水。而大量的水分冲淋会造成介质酸化,前面提过,酸性环境最适宜病菌的繁殖。同时因为酷暑高温,兰株处于半休眠状态,根系活动能力减弱,有毒物逐渐充满兰盆,占倨优势,用不洁净不新鲜的水质浇灌,水质中一些有害病菌和毒素会侵蚀污染兰根,导致兰根腐烂死亡。
5、兰室空气不流通。我们养兰者地处南北东西,栽培场地场所大有不同,普遍来讲,非产兰区是不适宜兰花生长的。那么我们为了使兰花不受当地自然气候影响,被迫采用多种措施。非产兰区往往空气干燥,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对此大多数兰友采用封闭莳养,造成兰室空气对流欠缺,气体交换能力降低,兰株没有足够的氧气呼吸。加上兰室通气差,有害物质累积增多,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环境导致病害繁荇,根腐病菌一但发作,短时期内,根系迅速溃烂。
6、栽培介质本身含有根腐菌,造成再次侵染。我们在养兰中使用的植料可谓是五花八门,总的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类。人工类如陶粒泡沫等缘因多高温煅烧,已然无菌,但不排除在运输、堆放时有受病菌侵染的可能。从自然界中开发的如仙土、蛇木、树皮、水苔等如事先消毒不严,往往带有病菌、虫卵等危险物。在合适的条件下卷土重生,对根系造成二次侵染。我们使用的树皮用来栽种兰花前不经过腐熟发酵,其含有的树脂和其他化合物会慢慢渗出,抑制兰芽萌发并毒害根系,严重时造成根尖腐烂,为病菌入侵创造条件。有些植料如水苔蛇木长时间会发生介质发酸导致兰花根圈容易产生腐烂现象,是因为兰花种植后受到会产生有机酸的细菌污染所致。往往我们为了在有限的空间栽种下更多的兰,多采用双层兰架,如上层兰盆下不配置托盘,浇水时,含菌的废水流到下层对健康兰苗行成烂根。
7、药剂防治不彻底。根腐病流行发作时,我们就应提高警惕,以防为主。由于此病发生在根系,用叶面施药的方法是不顶用的,为防此病,我们常在病发流行时定期用药剂为介质灌根消毒(消毒后隔几天还要为介质补充有益菌)。根据根腐病的病原选择适当的药剂,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倘若不能对症下药,或用药不当,用治疗细菌性病害的药物去防治真菌性病害,或是根部灌药不彻底,不能做到全方位杀菌,自然收效甚微。
8、种植前消毒不够。我们不论从何途径引来兰花种苗,在栽植前都要进行严格消毒。特别对根部,一些黑根和烂根应坚决剔除,以防留下后患,剔除后用托布津封上,晾至二小时。“断根可生,腐根难存”是兰根的特性。上盆后暂缓淋水,以促根系伤口愈合结疤,切断根腐菌入侵之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