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5000台呼吸机白买了,以色列疫情奇迹般消失,美国惊讶发现一个规律!怎么回事?
以色列,疫情,美国5000台呼吸机白买了,以色列疫情奇迹般消失,美国惊讶发现一个规律!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以色列由于常年面对战争威胁,国家凝聚力极高,而且无论男女大部分人都曾服役,老百姓的纪律性并非一般西方国家可比。只有从上到下,万众一心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色列疫情消退,并没有什么良药,而是以色列采取有效措施的必然结果。
以色列曾经一度是中东疫情最为严峻的国家之一,最高峰的时候有1.6万确诊人员,比日本、韩国的确诊人数都高。要知道,以色列是一个人口只有800万、范围只有2.5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这种确诊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了。然而,到现在,以色列还仅有近4千多人的在治确诊量。也就是说,以色列的疫情,已经大规模消退了。按照这种发展趋势,以色列的疫情很有可能在不久后得到遏制。
针对以色列疫情消退的情况,美国部分专家发现了以色列疫情消退的一个规律,即海洋性气候有助于疫情遏制疫情,毕竟以色列处于地中海东岸。美国的这个认知,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的发现,为世界上其他国家遏制疫情似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然而,打脸的是,同属于海洋气候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却依然是世界上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二,而与以色列近在咫尺、且部分区域同样属于海洋气候的土耳其,也是亚洲疫情最严重的国家。
也就说说,以色列疫情的消退,和美国发现的所谓海洋性气候问题,几乎没有丝毫的联系。如果海洋性气候有利于遏制疫情,那么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疫情就不会发展到现在这种局面了。相反,世界上大多数怡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恰恰还就处于海洋气候之中。比如美国的加州,其实也是属于海洋性气候,但其疫情的严峻程度,在美国也是非常高的。
以色列疫情之所以能够取得相对成功的局面,归根到底还是以色列的防疫措施较为可靠。在疫苗和对应药物出来之前,世界各国应对疫情,除了防疫措施以外,其实根本上没有更好的方式。因此可以看到,各地疫情相对减缓的地方,无一不是防疫措施得力的地方。而那些仅试图利用医疗能力阻遏疫情的国家,其疫情状况其实都不怎么好。包括欧洲和美国等地,都是如此。
以色列地狭人稠,在疫情发生以后,以色列就针对疫情出炉了诸多较为严峻的措施,其中包括严防海外人员入境以色列的情况,以色列方面也是相对严峻的。在此次疫情中,以色列的防疫情况和西方国家有着根本的不同,虽然以色列的疫情在一段时间内也出现了飙升状况,但是在以色列的措施之下,以色列的疫情得到缓解,基本上也是意料之中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实际上以前很多人并不关注以色列疫情变化的情况,而是更多的把目光集中在韩国、日本、意大利和美国,尤其近一个多月来,大家持续关注的就是美国的疫情。前段时间,根据国际调研机构DKG发布的安全评级报告来看,以色列排名第一,中国排名第五,而评选出的高风险国家意大利一,美国第二。现在以色列疫情马上就要宣告结束了,他们购买的用于应对新冠疫情的5000台呼吸机看来也用不上了。
那么美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呢?他们觉得疫情得到缓解的很多国家,除了疫情控制好之外,就是海洋性气候缓解了人们肺部的压力,使这些国家的疫情得以好转,比如以色列、韩国和越南。这可能有一些影响吧?但应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染性比较强的病毒,温润的气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还要看在疫情初期防控措施是不是得力。
就拿以色列来说吧。他们国家在我国疫情爆发初期,就停飞了我国所有的航班,限制外籍人员入境,而且制定了比较严格的管控措施并稳步实施,有效地防止了疫情的扩散。
而我们国家在疫情爆发之后,对疫情严重的地区采取封城措施,对其他地区也采取限制措施,有效地阻断了病毒的蔓延传播,这就是我们今天能够有效遏制疫情的最重要的原因。
但美国就是一个反面例子。在疫情爆发初期,以特朗普为首的美国政府对疫情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没有实行严格的管控措施,美国民众对此也不以为然,导致疫情蔓延,以至于到了现在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而使美国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连月不断上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意大利地中海气候,三面环海的半岛,为啥这么严重呢?可见所谓海洋气候减轻疫情传播的说法也不是怎么靠谱的。如果以色列韩国越南都是气候原因会使疫情消失,那么当初这些国家就不可能爆发大的疫情。小感染气候都抑制不了最后引起爆发大的疫情,那么如何让人相信大的疫情的消失是气候的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得不说以色列的应对公共危机能力比美国强得多,因为以色列承受不起美国那样的损失
疫情考验的是一个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公共危机下的治理能力,这个与国家大小没有任何关系。
截止北京时间5月9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