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墨梅这首诗给你了怎样的感受?
梅花,砚池,王冕墨梅这首诗给你了怎样的感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太合适回答这个问题了,闺女选好明天要背的一首古诗,我可以提前预习下。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自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真的很不错,闺女又能给我讲她理解的唐诗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所知道的墨梅诗有元代王冕的,宋代朱熹的。
王冕的: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清气,是指清洁芳香的节操。乾坤,是《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阳性势力叫乾,乾之象为天;阴性势力叫坤,坤之象为地。
这首诗是说,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就像是淡淡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颜色多么好看,只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王冕是个画家,篆刻家,诗人。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
这首诗,实际上是为自己画的墨梅题的一首诗。诗人通过自己画的墨梅来体现自己出世脱俗的孤高品格。
而今,我想,诗人笔下的墨梅,是种在精神世界的那株墨梅,一定是王冕在作画时生发的灵感。当然,这株精神的墨梅,它的产生也不是空穴来风。王冕,出身寒微,白天放牛,夜晚到佛寺里边借那里的长明灯苦读,终究满腹经纶,能诗善画,才艺了得。可他的时运实在是太差,屡次参加科考,都没有中。他生性不愿巴结达官贵人,几度名落孙山之后,就归隐去了浙东九里山,以画画换点稻米油盐打发日子。“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就是诗人的人生宣言。
提到墨梅,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读者在问:有这种颜色的梅花吗?去查了度娘,其中中国农业出版社有一个答案:
在我国古籍中经常提到“墨梅”二字,如唐代郭橐驼《种树书》云:“苦楝树上接梅花,则成墨梅。”关于这个实验,笔者连续进行了三年,均未取得成功,此方法可能是古人的臆断。宋代,画梅较为普及,此时出现了一位画梅高手——华光,他擅长以墨晕作梅,即墨梅,有人认为他是墨梅画的始祖。元代王冕是华光的继续,也以墨梅画见长,他写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墨梅》题画诗,云:“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后来,很多古籍上提到“墨梅”,其实是指墨梅画,但有些人认为是指墨梅花,即花色似墨汁的梅花品种。
武汉东湖梅园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的所在地,以梅花品种闻名于世,但没有花色似墨汁的“墨梅”品种。在我国其他赏梅胜地,如南京的梅花山、杭州的灵峰探梅、成都的杜甫草堂、无锡梅园等均未见墨梅品种。
也就是说,诗人笔下的墨梅,在自然界是不存在,是画家用墨点染画纸,不着其他缤纷夺目的颜色,仅用墨来点染出一朵朵素色梅花。这些素色梅花,是诗人画家的精神寄托和精神象征。不染,是他们洁身自好的精神特质。
“明镜亦非台,何处惹尘埃”。
一个人,在纷扰人世间,做到独树一帜,是及其难能可贵的。
元代王冕如此,宋代的朱熹也是如此表达。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装。
非黑即白之间,墨梅,傲然于冰霜,伫立于世间。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他的墨梅,就是他的精神写照。
【@王莉de语文时光 我是王莉。感谢你停驻阅读。祝阅读快乐。喜欢,关注我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墨梅》是元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最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此诗约作于元顺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年—1350年)期间。王冕在长途漫游以后回到了绍兴,在会稽九里山有一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此诗就作于此。此时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借梅自喻,感慨之下作此诗。
全诗通过梅花品格的描述,把清高正直之气寄寓其中,表现了不向世俗迎合的高洁操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墨梅》
作者: 王冕 (元)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每到花期一朵朵怒放的梅花就像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地好看,只是要将馨香之气留在天地之间。
《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画诗,这首七言绝句是诗人赞美梅花高风亮节,把清香洒满人间的美德。同时借梅自喻,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和高尚情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