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的古诗意境如何拍摄?
花开,花落,五岁“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的古诗意境如何拍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的古诗意境如何拍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出自唐代知玄《五岁咏花》,原文如下: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
唯余一孕在,明日定随风。
先不说这首诗的意境和风格,令笔者颇为惊叹的是,这首诗出自一个五岁的孩童之手。
在我们今人看来,五岁的儿童尚在启蒙教育阶段,基本上还在上幼儿园,连小学的门槛都没有迈进去。虽然古有孔融三岁让梨,曹植七步成诗之说。古来今往,神童和天才一直都是存在的,并不稀罕。
但是,少年封为“国师”的人物,历史上恐怕唯此一人。他就是这首诗的作者,晚唐时期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县)的陈知玄。
陈知玄,字后觉,自幼聪明,勤奋好学。十三岁在四川讲道,号称“陈菩萨”,远近闻名。唐僖宗时,赐道号为“悟达国师”。
皇帝金口玉言,亲赐道号,可不是货真价实御封的“国师”吗?其时,他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人,可见其声望直达天庭,道行和学问都不是凡人可比,从“空”字可以看出,作者从小就有“万物皆空”的思想,因此出家为道士,是其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陈知玄的诗,《全唐诗》只收录了三首。看来,他之所以名动天下,主要还是因为道学成就。
陈知玄五岁时候所写的这首诗,明白如话,通俗易懂,韵律和谐,琅琅上口,是一首很好的儿童诗。
花开,花落,是大自然的现象,新陈代谢的规律。一“红”一“空”,把荣和衰的规律形象准确的写了出来。作者小小年纪,悟性不浅,因而有日后的少年“悟达国师”。
通常情况下,小孩子都是天真无邪、有趣可爱的。作者在五岁的时候,已经少年老成,具有能够观察事物发展的规律,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在他眼里,“花儿开了,满树一片通红,花儿落了,所有的树枝都变得空空荡荡。只剩下那一朵花儿还开在树上,明天也一定会随风飘落的。”
在这郁郁葱葱的立夏时节,为了拍出作者描绘的诗中画面,我特意在庭院里,找到一颗硕大无朋的石榴树,恰好“只剩下那一颗花儿还开在树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大自然以神来之笔,绘制了这样一幅图画,只有那一朵花儿还开在树上,恰好暗合了这首诗里的景观和意象,真是天人感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赶紧摁下快门,拍下了这组照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由一朵花的生长再辐射到所有花,凸现一种红颜色,这棵树由于这朵花的生长而使整棵树都红艳无比。
拍摄的角度定位在远景一棵树,近景一朵花,远近交叉,进行花与树的空间转移,红色由模糊到清楚,由点到面。
再是落花的拍摄,抓住落下瞬间进行镜头慢放,再把镜头放在万枝空上,给人景色落差心灵震慑。
最后是一段独白,空灵的音乐,剪辑时让情景交融,提现这种花开花落的意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花开满树红,初春的早晨八,九点钟的时候,空气清新,阳光正好,满树的红花娇艳欲滴,在朝阳的照耀下,分外妖娆夺目。这个时候应该是最佳的拍摄时机。
花落万枝空,深秋的傍晚,晚霞映红了天边,树上的叶子己经凋零,光秃秃的,孤独的矗立着,落寞的,被西边的晚霞照映着。这时候拍一张,孤树,晚霞。美极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花还要开但未开时拍摄一组,然后一定要在花开得正浓的时候拍一组,再在花凋谢时候拍一组,最后等花都掉光了再拍一组。四组照片放在一起,刚好就是花开花落的意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意思是:花儿开了,满树一片通红,花儿落了,所有的树枝都变得空空荡荡。只剩下那一朵花儿还开在树上,明天也一定会随风飘走的。
出自:唐代知玄《五岁咏花》
原文: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
唯余一孕在,明日定随风。
1、作者简介
陈知玄,字后觉,晚唐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县),自幼聪明,勤奋好学。五岁时曾写了一首《五岁咏花》。十三岁在四川讲道,号称“陈菩萨”,远近闻名。唐僖宗时,赐道号为“悟达国师。”他的诗《全唐诗》只收录三首。
这首诗写得明白如话,通俗易懂,韵律和谐,琅琅上口,是一首很好的儿童诗。
开头一句,创造出一种很美的意境。拍摄意境是花开景象,满树的鲜花,开得十分茂盛,放眼望去,红红火火,令人为之欣喜。
第二句笔锋一转,又写出了,一种截然相反的情景,花落之后,万枝皆空,给人一种怅然、空虚之感。诗的后两句,就眼前之景,进行推测,认为所剩下的那朵孤花,也是要被风吹落的。
上一篇:《火影忍者》:艺术就是派大星,假如派大星变成迪达拉会怎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