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一些初高中生,小小年纪就成了烟酒生,怎么办?
孩子,家长,男孩现在一些初高中生,小小年纪就成了烟酒生,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想起来我学会抽烟喝酒的时候,也是初高中阶段。那时候几个玩的好的同学每天都相约一起,慢慢的就学会了。现在回想起来也是追悔莫及。初高中阶段学会吸烟喝酒的原因,无非是好奇心,学大人的样子,觉得很酷,更重要的是周围的环境,有句话叫“做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这句话用来形容初高中阶段吸烟喝酒正合适,说简单点就是身边有玩的好的同学吸烟,所以我也要学会吸烟喝酒。
说真的,要劝诫学会吸烟喝酒的初高生戒掉并不简单。尤其是他们还处在青春期,明明什么都不懂,却坚持自己做的是对的。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教育改正一下。
1.家校合作,通过家长和老师一起沟通,经常做到关注学生。家长起到监督作用。并通过和学生谈心,说明吸烟喝酒的危害,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不要做不符合自己年龄的事情。
2.了解学生周边环境情况,知道学生爱和谁一起玩,又是谁吸烟喝酒最凶。家长要找到那个孩子的家长反应一下情况,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给孩子换个环境,孟母三迁不是没有道理。
3.培养学生的兴趣,转移注意力。家长可以在节假日陪孩子去旅游,开拓学生眼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其实劝诫学生吸烟喝酒的方法很多,我们要针对自己孩子的脾气性格等情况选择适合他的。大多数学生不是不明白道理的,只要家长和老师能够好好和学生谈谈,让他们明白吸烟的坏处,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相信学生的身心健康会良好发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净化学校校园超市或者学校周边超市不允许对未成年人售卖香烟。没有售卖就没有伤害,初高中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对这些不良嗜好抵制能力差,要从渠道上予以隔断。
其次,国家应该出文立法,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酒精类商品,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初高中学生还是在长身体的时候,这时候都开始吸烟对未来身体成长很不好。少年强则中国强,要从根上用法律制止。
总之,现在信息接触方法多,受电视,网络的影响,一些初高中学生自以为吸烟很酷是成熟表现。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发现及时劝解引导。同时,法律也要对他们保驾护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首先,这是一个时代所带来的的问题,很多回答里都说应该注重教育,应该加强监督,应该让孩子加强自律,应该杜绝学校周围贩卖烟酒等等。。。说了和没说一样。
教育局一直很重视青少年拒绝烟酒,青春期的孩子极少能做到自律,而学校周围的商贩卖烟的方法你想都想不到。
还记得古惑仔吗,影响了包括但不限于80后的好几代年轻人,而这些年轻人现在或已为人父母,或是沉浮于社会,但是这个影响并没有消失,或者说这个时代并没有消失,只要类似古惑仔黑社会校园暴力的影响还在,那么它还将继续存在并且一直存在下去。
抽烟喝酒,就是看起来很酷,很牛X,不会抽烟不会喝酒你出来混个啥?
那么重点就在一个“混”字,一般来说想“出来混”的青少年才会沾染烟酒,总有各种社会大哥来学校找小弟,或者一些青少年充满羡慕的“自告奋勇”的想跟着混,亦或是跟着周围的同学朋友被动的产生接触,这些是无法根除的社会现象。
这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朴实的国人突然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所产生的,这个问题不仅在我国,在全世界都是普遍存在的。
怎么办?
我认为也许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好预防:
1,父母应该从小开始给予子女足够的关心和陪伴,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被父母忽略、缺少沟通或缺失陪伴的青少年尤其容易走上歪路;
2,为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去思考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3,不要过于严苛的防止孩子接触到相关不良影视等作品,堵不如疏,做好良性的引导才是最重要的,要知道见过了就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否则好奇心害死猫。
4,青少年抽烟喝酒的代价在当下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不管是对自身还是对于“领路人”,说句空话吧,啥时候上升到法律层面了,啥时候才能有可能遏制这种现象。
以上。
感谢阅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一些初高中生,小小年纪就成了烟酒生,怎么办?中学生年龄的孩子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如果过早接触了烟酒,一定会伤害身体,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孩子不幸染上了烟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补救:
一、老师家长的引导
某类中学生漠视学习,在学校经常受到批评,找不到价值感。他们在家里缺少父母的关爱,家长没有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以致孩子学坏,结交了社会的混混,学会了抽烟喝酒。如果家长发现了孩子的这类行为,一定要引起重视
,及时正确的引导孩子。教导他认识到烟酒对身体的危害。如果说服无效,再到学校班主任老师那去了解一下孩子的表现,学生大多都畏惧班主任
。并且,班主任长时间与孩子相处,是最了解他们的一些动向的。所以,可以通过班主任的善意引导,让孩子去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二、让孩子感觉到关爱
在学校有老师的鼓励,同学的互助
,对孩子溶入集体,脱离混混群体,很有益处。同时,在家里,父母要尽量经常地陪伴孩子,关心他的感受,
上一篇:非全日制大专能考教师资格证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