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果腾讯成功垄断互联网,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腾讯,互联网,作者如果腾讯成功垄断互联网,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然而,简单把腾讯的行为归于资本之恶显然太过天真了。在成熟的经济体中,现在用是否垄断来衡量行业已经不太合适,更加有分析能力的概念是红海市场和蓝海市场。蓝海市场的竞争压力小,竞争者少,是给企业发展壮大的空间,而红海市场已经非常拥挤,利润比较薄。这一分析思路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在市场发展初期,通过新的“更善良、识时务”的企业的崛起尚可以给生产者和消费者一个更实惠的环境,而在红海市场中这种希望渺茫。网文行业显然已经处于红海市场,而红海当中的巨无霸就是腾讯阅文。在红海市场的利润逐渐变薄、开始内卷化的情况下,不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的“吃相”都会难看起来,因为“竞次”手段频出,竞优已没有空间。同时,网文行业还有一个最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网文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子数据”,对他进行复制和分发的边际成本接近零,但它的生产成本非常大,可能作者个人的劳动仅仅是一部分,更大的成本是应对审查、引流等投入,这就导致网文行业规模效应的上限较高,几乎必定会产生一个最大的寡头。
在红海市场,通过普通的创新难以破局。唯有通过技术变革带来的“毁灭式”创新才能创造一个全新的行业宇宙。每次毁灭式的创新都会降维打击到一批人,也会降维拯救一批人,如果阅文的条款长远来看太过不得民心,那么当网络文学行业搭上下一次技术变革的便车时,它就将是被毁灭的那个。同时,政府的合理规制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就有人呼吁向人大传达民意,要求建立更加保护作者的《著作权法》,这就不止是市场层面的集体行动了,而是上升到了公共政策的集体发声。
面对互联网大厂的垄断,或许我们需要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资本的膨胀、寡头的出现对于消费者和劳动者都不是福音,但是另一方面,互联网行业的规模效应确实很强,腾讯、百度、阿里的团队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技术的里程碑。除了期待下一次行业技术变革以外,针对这些让人又爱又恨的“寡头”们,政府应当建立更加市场化、法治化的监管体系,通过合理规制对市场伸出“帮助之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目前最成功的两大互联网公司,腾讯与阿里巴巴,都不是中国企业。
腾讯是由国际传媒大鳄MIH(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南非的传媒集团Naspers全资子公司米拉德控股集团公司占腾讯50%股权。马化腾仅拥有10%股份。
阿里巴巴最大股东仍为日本软银集团,持股比例为25.9%,美国Altaba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9.4%。 作为阿里巴巴最大的个人股东,马云的持股比例为6.2%。
小编来分析一下这两家公司在互联网的版图
阿里巴巴在本地生活、硬件领域的投资次数明显高于腾讯;
而腾讯在文化娱乐和教育领域的投资次数也显著高于阿里巴巴;
这与两家公司主营业务范围也相契合。
阿里内部将投资并购看作是围棋游戏,顶层设计明显,棋盘是基础,被收购或控股的公司是否在自己领地获得一隅的优势并不重要,目的是联合起来吃掉最多的黑子,帮助阿里赢得全局胜利。
腾讯更像是一种圈层式的投资方式,核心是“社交+内容”,越趋近中心圈层腾讯的控制力就越强,而在较远的领域,腾讯采用少数股权为主的投资方式构建生态,输出基础能力给合作伙伴,进而获得进入新领域的机会,这与腾讯的连接策略相辅相成。
从止前两家大公司的商业帝国版图来看,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想要占领对方的阵地是很不容易的,目前互联网的竞争,本质是就是资本的竞争。所以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垄断是不可能,中国的互联网目前已经经过了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产生了腾讯和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我们现在经历的,是互联网稳定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巨头们会逐渐将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大鱼吃小鱼,形成各自的商业帝国,互相制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比阿里好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很多人都是奴性思维,总把资本定位在自己之前,产生衣食父母的错觉。。
大家必须明确一点,不是平台成就了作者,而是作者成就了平台。
平台只是作者发布文学作品的众多途径之一。
平台作为现时代最大的传播途径,作者的作品带来的收益分成早已远远超出了平台的付出。
平台误解了一点,作者们只是借助平台优势推销产品,双方是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作者并不是平台的员工。
作者产出作品,由平台作为物流公司送到读着手中,货物是作者的,平台挣得是物流费。
可由于国内法律不完善,作为物流公司的平台竟然窃取了货物的所有权,把作者当作给自己生产货物的免费工人,这是网文届的畸形发展结果。
有人总抱有得过且过,缩头乌龟的心态,面对网文平台的压榨,以一种给口汤就行的想法来讽刺勇于站出来争取权益的其他人。
网文平台目前占有了本属于作者的很大一部分利润,当一个作者月入过万时,也许这个作者本应月入数十万,可就是这一万就把这个作者安抚了,为什么,因为他从来没想象过自己竟然有着每月创造数十上百万的能力,小富即安。
广大站出来维权的作者并不是贪得无厌,而是要求平台归还本属于作者的权益。
有人说这是让平台割肉。可这是谬论,那些权益本就不属于平台,何来割肉,即使是割肉,也是平台在割作者的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