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什么是读书是否要读出声?
自己的,出声,大声什么是读书是否要读出声?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理解,所谓读书,就是眼睛看着那些“字”,心里装进那些“义”,脑中思考那些“理”。做到读有所思,开卷有益。“要”在入脑入心,而非是否张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什么不是书看百遍其义自见呢?深情并茂大声地读书,更能理解书中描写之意,深情激昂地读会增加大脑记忆。一生之中所看过的书不少,但记得书里那一篇的文字很少,而读书时读过的课本里的内容很多离校几十年的人也能记得,还能大声背颂,这就是差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时受教育大多是在私塾,先生带学生们大声朗读经典是常有的一幕。因此读书成了上学受教育的另一个说法。一直到现代,这个方法也依然在沿用,因为这样非常适合一对多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大声朗读有助于集中注意力,防止走神。但是在课下,朗读的时候应该选择好时问地点,不要影响了别人,否则还不如默默地看书好。现在有的城市出现了供爱好者使用的朗读亭,挺有意思,有条件的话可以一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要读出声就是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他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有感情的文章,念几遍更容易领会。自己写了也要念,遇到不顺的地方就要改。好文章,要多念。”这句话就很明确的指出了朗读的作用,对待别人的文章,我们朗读就会更容易地吸收书里的东西,也会更容易的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朗读我们自己写的文章,容易发现语句不通顺的地方,可以更好地帮我们改进整篇文章。
我们朗读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强化记忆,朗读可以把视觉符号转化为听觉符号,这样我们接受信息就不只是从视觉途径,同时还可以从听觉方面接收信息,这样就会使得文本深刻地记忆在脑海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朗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是否需要读出声?调动耳朵听觉,出声利于背诵,默读效率更高
人的耳朵最灵敏
人体的感官中,眼睛,嘴巴,舌头,鼻子,耳朵和身体的触觉。这些感官感觉感受中,耳朵最为灵敏。
包括我们国学传统文化中的佛家,都经常会用耳朵听闻声音的方法来修行,培养自己的专注力。
我们老话讲的耳聪目明,其中很大的因素就是耳朵聪慧。比如有些老人,年纪大了,首先耳朵也就不那么灵敏了。
中医上也讲肾开窍于耳。所以耳朵包括我们的听觉对人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现代医学证明,人体的耳朵是和人体的肾脏是同一组胚胎干细胞。
如果读书的时候,朗诵出声音是非常方便记忆的。尤其是我们传统化的一些经书典籍。
比如儒家的大学,道家的道德经。读出来朗朗上口,非常具有音韵之美。一般情况下,读熟之后也就自然而然地会背诵了,完全不需要死记硬背。渊回认为这也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表现吧!
读出声更容易记忆
上学时候晨读,老师会严格要求,一定要读大声读出声。碰到默读的同学,都会负责任的提醒。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怕我们睡着。另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声读出来,调动嘴巴舌头的同时,调动了人体的耳朵。利用听觉,其实更容易背诵,印象更深刻。
当年风靡全国的疯狂英语,就是要我们大声朗读出来,喊出来。从而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
当然,这是对一般情况而说的。有少部分人读出来,往往记不住自己默默的背诵,可能记忆力更好。也是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小朋友的情况而定的。
其实,我们自己往往可以做一个实验。看看自己默读记的快,还是读出声记忆的快。抑或者是,默读加上读出声。
确定恰当的读书方式
如果我们读小说,报纸,甚至读一些娱乐性的书籍。可以匆匆的看过,也许并不需要读出声。
因为我们会发现,光用眼睛默读的话,速度要比读出声阅读速度快得多。所以如果不需要记忆,只需要阅读理解的话,我们可以尽量用眼睛看。这样相对来说效率会更高一点。
当我们阅读一些经书典籍,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书籍的时候。这个时候很可能就需要我们读书生去反复的读,反复的品味,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上一篇:红土黑土黄土都适合种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