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电影《无间道》为什么被奉为经典?
间道,卧底,他的电影《无间道》为什么被奉为经典?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帅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敢于揭露真实的一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无间道》剧情紧凑 配乐跌宕 人物表演到位 简洁干练 很经典的港片。
刘德华饰演的刘建明的存活这个正好对应了“无间道”的意思:受身无间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大致意思就是说,无间地狱里的人是不会死的,活着反而是种煎熬。这个片名也就是这部电影想表达的核心。
“无间”指无间地狱,无间地狱是一个专门名词,出自《法华经》、《俱舍论》、《玄应音义》等佛经,又被译作“阿鼻地狱”——那是音译,梵文的拼音是“avicinar aka”,“阿鼻”的意思,就是无间。这个地狱是佛经故事中八大地狱之一,也是八大地狱之中最苦的一个,如同我们所说的十八层地狱的最底一层。据说,被打入无间地狱的,都是罪大恶极的人。他们在无间地狱之中,永远没有任何解脱的希望,除了受苦之外,绝无其他感受。无间地狱极大,广漠无间,打入地狱的阴魂,无法脱出,永远在地狱中受苦,作为生前穷凶极恶的报应。 那么为什么叫无间地狱?什么是无间呢?据说,这与这个地狱里的刑罚永不间断有关。通常的理解中,无间就是不间断的意思,无间地狱里,这个不间断的定义范围有所扩大。传说中这里的无间有五种第一个叫“时无间”,意思是时间是没有间断的,也就是日夜受罪,从来没有停止的时候。第二个是“空无间”,也就是说受刑的时间无间断,空间一样没有间断,不能由谁来替代你的,只有你一个人从头到尾受罪。第三个,是“罪器无间”,也就是刑罚的器具没有间断,不停用各式各样的刑具用刑。第四个叫做“平等无间”,是指无论男女,不管你前世是什么身份,同样平等无间,都是平等的,同样要受刑。第五个叫“生死无间”,是说不要以为死了就不再受刑。 两个身份都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人,他们几乎生活在一个类似无间地狱的环境里,做梦都怕别人拆穿自己的身份。这个世界里,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角色的茫然也就是编导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进入无间地狱是没有轮回的,只有永远受苦,两位主角却在寻求轮回。
两个身份都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人,他们几乎生活在一个类似无间地狱的环境里,做梦都怕别人拆穿自己的身份。这个世界里,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角色的茫然也就是编导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进入无间地狱是没有轮回的,只有永远受苦,但片中的两位主角却在寻求轮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物性格的鲜活丰满,演员的精湛演技,剧情的波荡起伏,配乐的缥缈煽情,画面的纯净饱满...... 毫不夸张的说,
《无间道》是部让全世界人重新对香港电影刮目相看的电影,它从哲学的角度直接深入探索人性,去感受身不由己之下的那种窒息,感受贪婪与自私,和所谓的善与恶。 遗憾的是,可为什么现在的香港再也拍不出像《无间道》这样经典的电影了呢? 黑白卧底的人物塑造 《无间道》整部电影的桥段,虽然仍然不脱港产警匪片及卧底的格局,但它对各人物的造型,以及情节的布局,的确比同类电影略胜一筹,尤其对黑白两道界线的含糊,带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质疑。 刘德华饰演的刘建明,和梁朝伟饰演的陈永仁这对黑白卧底,标志着双生兄弟般的同质与迥异。两者同样是卧底,则注定要不断徘徊伪装角色和真实角色中。 电影的整体推动力正是由两者作为警察/卧底,忠奸甚至牵连警司/黑道几种对立层面的斗智角力。刘建明冷峻的外表及处事不惊的态度,使观众到最后还搞不清,他到底符不符合警匪模式中的忠奸行为? 电影中只有几场表现他对自我身份的怀疑。一场是在回忆镜头中,刘眼看梁被警队逐出警校时,画外音道出:“我真想代替你”但问题是刘想离开自己伪装身份来回复黑社会身份?还是想离开黑社会,回复自我想当好人呢? 另一场是黄秋生饰演的黄警司被杀后,
刘在看着他遗下的工作证照片时,眼神泛起一份迟疑。到底他是惋惜黄警司被黑社会迫死,还是理解到迟早有日他也会招来横祸?另一场是刘抚摸着自己的新警察身份工作证时,又出现一种迷惘。似乎在告诉观众,他对当警察或卧底,产生很大的挣扎,似乎考虑他由奸变忠。 这种心理转变,一直导引观众对刘的行为有所期望。 然而,当刘在枪杀琛哥以及另一个同门卧底时,电影却清晰地展示刘利用自己的真实身份来杀人灭口。 可以说,电影误导了观众以为刘建明挣扎于正邪的何去何从,其实他只想消灭伪装身份的证据,他一直是贯彻他以利益作前提之「奸」的性格。甚至在最迫切的角色和自我抉择关头中,也完全由形势决定他的行为。 相反,陈永仁的角色一开始充满委屈,他做卧底并非自愿,近十年的卧底生涯迫使得他要看心理医生来平衡自我。回复警察身份等于做个正常人,而他的本性亦和真正角色吻合,他变成正邪不分,只为工作,他的心理斗争只是继不继续伪装,没有伪装和本我的含混。 到最后,想恢复身份却是再也没有了机会。 电影人物的对立和营造,说白了仍然是外在因素和自由意志的挣扎。 陈永仁被迫做卧底,表面是「奸」,内里是「忠」。而刘建明表面是「忠」,内里却是亦正亦邪的变数。正如曾志伟对即将混入警队的古惑仔说:“这条路是你们自己选的!”但这些人从踏上社会开始,又何曾自主选择过。 从电影一开始,「选择这条路」几乎是一种讽刺。 刘建明被选混入警队是一种无选择的选择,正如陈永仁之被选做卧底一样。陈、刘在表面上有做不做,伪装不伪装的行为选择,但现实却不容个体选择。正如刘杀琛哥之后说:“是你选的!”刘杀琛哥的必然选择,正好是迫使刘在不能走回头路时,在无可选择情况下杀人灭口,这亦是韩琛选择做大佬,总有一天遭横祸的必然因果。 点击 似乎电影中的四个角色——刘健明、陈永仁、韩琛、黄Sir都是无可选择。可以有选择的人,可能只有刘德华,但观众亦可隐约理解到,他选择「奸」下去,也像是形势迫成。 透过刘、梁两个人物并时的尔虞我诈的斗智角力,加以精密计算的平衡剪接手法,以及各演员的精湛演技,的确使香港乃至内地观众对港产片重拾信心。摄影师出身的刘伟强刻意选用昏蓝的沉郁色调,来拱托出黑白江湖全无出路的悲剧效果。其中曾志伟和黄秋生的卖力演出,简直如点睛之笔。
上一篇:你有哪些有趣的骑行经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