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母猪肚胀是啥原困?
母猪,肠道,饲料母猪肚胀是啥原困?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母猪肚胀是啥原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母猪胀气,俗称“母猪猝死症”,哺乳期和妊娠前期的母猪多发。另外,季节和气候变化也可诱导发生,该病呈散发出现,病死率在2%-3%。
发病原因
一、胃肠消化道
一方面是刺激导致的肠道紊乱,像:冰冷的水、霉变的饲料都容易造成猪只消化紊乱,导致猪胀气;另一方面,母猪食入过多干料而饮水不足,且胃蠕动不足时,厌氧细菌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使胃肠胀气,压迫心脏和肺部,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致使病猪窒息死亡。
二、产气荚膜梭菌
主要是由A、D型魏氏梭菌,以及引起仔猪红痢C型细菌。在饲料、气候、环境等发生突变时,导致猪只抵抗力下降,肠道菌群失调,使得肠道内原有的魏氏梭菌大量繁殖所致。
三、肠道扭转
胃肠炎或结肠炎、腹膜炎、饮食不当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水电解质潴留引起的低血钾症、维生素B1缺乏、机械性肠硬阻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胃扭转。
临床表现
产气荚膜梭菌
从外观看表现为全身苍白,口角张开,口鼻流出红色或白色的泡沫,腹部极度膨大,肛门外翻。轻症者,发病初期不食、常有呕吐现象,排便黑、外观像牛粪,内观暗红色,严重者转为酱色。个别肛门排出长约一尺多长的绒毛膜坏死物,排血严重,腹部逐渐增大,口角张开,流涎或泡沫,精神低沉不安,体温稍高或正常,皮肤逐渐变白,如不及时救治,表现呼吸困难,共济失调、狂躁,腹部极度膨胀大,皮肤发绀后衰竭死亡,死后皮肤苍白,口鼻流血水样泡沫。
肠扭转剖检变化
可见胃肠道充气,胃扭转或扩张,胃粘膜呈较严重的出血性炎症,部分病例可见胃溃疡;肠系膜充血,小肠见有轻重不一的卡他性炎症;心、肝、肺、肾及淋巴结等脏器基本正常;脾移位、肿大几倍。胃扭转是该病的一个特征性病变。
治疗
对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胀气
1、饲料中添加人工盐、酵母片、小苏打或添加一些微生态制剂;
2、肌注氯化氨甲酰甲胆碱,调理胃肠道;
3、从管理上就需要增加母猪的运动,增加饮水等措施。
4、做好母猪的保健,母猪产前40天喂服诸疫净,清热解毒,减少肠道疾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母猪胀气是猪场经常出现的问题,饲养管理不当、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伤亡快。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生物安全措施。
一、临床症状
患猪往往无临床症状,腹围迅速增大,指压有腹疼表现,呼吸急促、卧地不起、伴有体温升高,个别患猪晚上吃料正常,早上身体僵硬,腹围隆起,口鼻流出白沫。
二、原因分析
1、饲养不当,尤其是夏季高温、高热容易饲料霉变,猪采食后就会加速魏氏梭菌在胃肠道内繁殖,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不能及时排出,造成胃肠胀气,压迫内脏导致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脑部供血不足缺氧窒息伤亡。采食过量,造成消化机能减弱,使大量气体不能及时排出也会造成胀气。
2、便秘,由于母猪运动不足,饲喂青饲料较少,或猪群因一些热性疾病,造成采食量降低,都可以造成便秘,从而导致胀气。
3、疾病,如魏氏梭菌没有任何症状突然伤亡,腹部膨胀明显,耳尖、蹄部、嘴唇部发绀,主要发生种猪和育肥猪呈零星散发,病程极端,死后皮肤苍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猪肚子胀气的现象在兽医临床较为少见,在养猪生产中不太容易引起重视,但其发病急且无特效药,往往来不及治疗就已死亡,常会让猪场遭受经济损失,故也要引起警惕。引起胃肠鼓气的原因比较多,有微生物引起的,有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在养猪生产中要针对便秘产生的原因,实践表明改善饲养管理和加强传染病预防,就可避免胃肠臌气的发生。
1、大肠杆菌感染
幼龄猪在出生后3周以内极易感染大肠杆菌,其感染无季节限制。黄痢常波及一窝以内90%以上的仔猪发病,有的达100%,病死率很高;发生白痢时窝发病率可达30%~80%。
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多种毒力因子,使猪只发生腹泻和脱水,由于肠道的消化功能丧失,营养物质在肠道中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肠道的臌气。
金运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噻呋可抑制或杀灭病原,但对臌气却无作用,所以更重要的是预防。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兽医使用过量阿托品常可导致医源性臌气。
2、产气荚膜梭菌感染
出生12小时至7日龄的仔猪易感染,更多见于3日龄,窝感染率为9%~100%,病死率为5%~59%,平均死亡率为26%。
大部分猪会发生血痢,腹部皮肤变黑,精神衰弱,不愿走动。小肠严重出血,肠壁出现气肿,在其他肠管也会出现血样液体。
防治:一些药物如泰乐菌素、替硝唑对本菌有体外抑制作用,但实践中运用效果极差,故死亡率极高。母猪产前注射c型魏氏梭菌疫苗,以及仔猪初生后即灌服或注射敏感药物,配合改善环境和管理。
3、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
传染性胃肠炎一般发生于冬、春季,可通过猪的接触传播,多呈地方性和周期性流行性。
病毒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后,使其迅速脱落,难以分解乳糖和其他必要的养分,由于渗透压的作用,从而引起水分的停留,甚至从身体组织中吸收体液,产生腹泻和失水。同时营养物质在肠道中发酵,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胃肠臌气。解剖尸体脱水明显,胃内充满凝乳块,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肠系膜充血。类似病变也可见于流行性腹泻。
防治:已发生臌气的临床病例无特效药物,对腹泻病例运用支持疗法和控制继发感染效果很明显。一方面补充体液和防止酸中毒,应用口服补液盐进行喂服。另一方面使用敏感抗生素防制继发感染,可选择头孢噻呋、小诺霉素等。也有干扰素对本病有效的报道。
上一篇:路上偶遇初恋男友,你会打招呼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