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专家称:对孩子只给予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孩子,知识,健康有专家称:对孩子只给予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专家称:对孩子只给予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的一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特别优秀或者特别出色,也就是大家都希望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所以,现在很多准爸爸妈妈们,备孕期间就开始,做出自己的孩子教育计划,为未来孩子,铺一条坦途的人生路。
许多的父母,从孩子哇哇落地,到牙牙学语的时候,我建议就要开始最早的启蒙教育孩子,这对孩子未来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做父母的都要及时回复孩子的表情。这就是父母和孩子的心灵感应,并且有机会多拥抱孩子,这样他或者她的安全感更好。
所以,我们作为父母,不能紧紧是,给孩子最好的,衣食住行,而更重要的给孩子们在心里健康,承受能力,独立能力,等等的教育。
首先说,心里健康,让孩子学会认知自己的正确和错误,有多少家人过分溺爱孩子,等到看错误太多的时候,开始管的时候,有的孩子又哭又闹,也有的一言不合自残,还有给更过分的,和父母还手!
作为父母,随时随地的,观察自己孩子的所有情况,掌握他或者她的,优点,缺点,特点。
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才知道,从哪方面去纠正他或者她的缺点,去发扬他或者她的有点,去弘扬他或者她的特点。
建议孩子的父母们,除了给孩子们,知识和最好的生活保障以外,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学会独立自主,学会承受所有的外界压力。
那么在未来人生成长路上,到他或者她,独自走人生的时候,不管遇到什么事,多大压力。
他或者她,都会微笑面对,更要教育孩子们都,学会,洁身自好,这个问题家长们肯定比我做得好!
父母不仅仅是给预孩子们生命,更多的是陪伴孩子们成长,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的自己孩子的模样。
这之中,潜移默化,教会孩子孝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父母学会孝道。
最后说,我曾经回答问题说过,一个人,即使你拥有一座城,如果孩子教育失败,你的人生也是失败的,祝所有的父母们,都把教育孩子,放在第一位,祝所有的朋友们,孩子们都成龙成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毋庸置疑,知识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本钱,有了知识就可能拥有了技能,就可以凭借这一技能得以生存。
但相比较而言 ,家庭教育中健康的人格更为重要。没有正确的三观,知识越多就越有害。
尤其青少年时期,人格具有可塑性。只要父母有高度的责任感,并从小抓起,三观就不会差到哪里得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此看法,我表示赞成!
谈到知识,人所共知,因为“知识就是力量”,家喻户晓。对于孩子的教育,大家也都有个共识:有没有知识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更可以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但是,我觉得知识的内涵应该无所不包,知识的外延应该无所不有,其中心理的健康应该成为教育孩子的重要的知识组成部分。
刚刚结束的2020年高考,我们学校一名男生,成绩一直很稳定,稳居第一梯队。就在大家焦虑能否考上如愿以偿的大学时,他的成绩似乎不用老师操心。可是谁能料到,就是这样一个常常面带微笑的阳光男生,这样一个成绩逆袭跻身年段前十的学霸男孩,在临近高考时突然心理奔溃,身体不适,声称无法面对高考,不想参加高考,身心俱疲,心慌意乱,静不下心来。最后教师疏导,同学陪伴,医生治疗,自我调适……一系列流程下来才能正常参加高考,但是状态大不如前。考后家人才反馈这样的心理已经有几个月了,父母不以为然,觉得紧张是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殊不知,高中生处于心理成长期,心性还未完全定型,再加上毕业班的学业压力,学生比较容易产生精神紧张、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会走向极端。
现实生活中,人生不能处处是阳光,身边不能时时有花香。遇到事情生闷气,表面上逆来顺受、毫无怨言,内心却痛苦挣扎,怨气冲天;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嫉妒,我不及人,心似油煎,暗生嫉恨,妒火劲燃;偶遇不顺,怨声连连,时时焦虑,小题大做,寝食难安……这些都是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或自卑或狂妄,或无奈或激进,或发泄或隐藏……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是我们为人父母的必修课。若想过得幸福、快乐,就得消除心情的种种疾病。让我们的心健康了,身体自然就健康了!
人的一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品味人生真谛。文化知识是解惑明理的钥匙,心理健康也是一门需要学习的知识,它似阶梯,引领你去人生更高远的位置,看更壮美的风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得给他饭吃,也就是精神之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