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麦灌浆期可以上农家肥吗?
小麦,农家肥,锈病小麦灌浆期可以上农家肥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们在播小麦之前,就已经铺足了底肥,包括化肥和农家肥。它的量足够支撑到小麦到收获期!
年后的第一次返青水,为了增加小麦的快速分孽,增加小麦的亩产量,我们都要施用一次尿素来达到以上的预期。
浇第二水的时候,弱苗、和上次没撒匀化肥的地方,还要做一下补救措施,但要做到尽量少施,以免,造成小麦贪青晚收。
到了小麦灌浆期,小麦的株高达到了近40公分了,齐整整的,浇水的时候,连下脚的地方都难找,只能在畦坌上来回走动。农家肥怎么个上法呢?撒的话,岂不是把小麦都砸倒了呀!题主你的想法是不是有点奇葩啊!欢迎我们在
评论区探讨一下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必要了,灌浆期施肥会适得其反。灌浆是靠小麦自身,向麦籽输送所需要的营养成份。这时间施速效肥,会引起小麦返青甚至是倒伏。
上农家肥俗称粪。粪包括饼类是有机质肥科,需要堆集发酵,把有机质发酵成无机盐作物才能吸收。粪肥庄稼吸收缓慢,顾名思意,化学肥料才是述效肥。
题主所说的这个时候上农家肥,因为麦子分孽拔节后群体稠密,几乎是麦穗相挨,给撒粪肥带来难度,弄不好会弄断麦穗,踩断小麦。
灌浆期上粪肥,确实没有必要。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南方人,只种水稻,没有种过小麦。依我种水稻的经验,灌浆期是不能下农家肥和化肥。不知水稻跟小麦的。生长和管理是不是一样,如果两者有共同之处的话,希望能帮到你。
自水稻秧苗插到大田以后,二十天内分两到三次就要下足下完肥料。然后静待抽穗秧花灌浆,直至成熟收割。期间只要注意防病灭虫,水份管理等。灌浆期孕穗已经有了足够的养份,如果再下肥料,会使母本继续长个不断青。这时候的长个不是给孕穗增加养份,而只是增加了母本的肥胖。就像肥胖的孕妇一样,生孩子是有一定的风险的。既然母本不断青,就意味着成熟期稻穗还没有成熟,延长了收割期。另外还会增加稻病和虫害,如稻瘟病和炎虫等,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还会增加时间成本。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不合本题提问,请勿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推荐:小麦灌浆期的管理措施】
1、叶面喷肥小麦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叶面追肥可延长小麦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作用,防病抗倒,减轻干热风危害,加快灌浆速度,可亩用0.3%的磷酸二氢钾加1~2%尿素混合液,或加其它生态活性肥进行叶面喷施。扬花后5天左右喷第一次,间隔7天复喷一次,提高千粒重,优化改善籽粒品质。
2、“一喷综防”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发生危害高峰期,也是提高小麦千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期主要防治对象有麦蚜和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及叶枯病等。
防治小麦病虫病时应视田间病虫的发生动态,而采取不同的防治技术,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具体防治方法为:对麦蚜可选用10%吡虫啉或40%的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需兼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时,在防治蚜虫的药液中加入禾果利或50%多菌灵800倍液混合喷雾防治。注意每亩药液量不少于30公斤,要喷匀打透,使小麦各个部位全部着药,特别是下部叶片要着药,且忌惜水不惜药。混配用药要随配随用,不要存放。
3、拔除杂草有节节麦、野燕麦、雀麦等禾本科恶性杂草发生的麦田,要结合其它农事活动及时拔除干净,并带出田外,将其消灭在结籽之前。
4、倒伏小麦补救小麦灌浆期前发生的倒伏,由于“头轻”一般都能不同程度地恢复直立。灌浆后期发生的倒伏,由于“头重”不易完全恢复直立,往往只有穗和穗下茎可以抬起头来,但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对提高穗粒数和粒重意义重大。因风雨而倒伏的,可在雨过天晴后,用竹竿轻轻抖落茎叶上雨水珠,减轻压力帮其抬头,但切忌挑起而打乱倒向,或用手扶麦、捆把。喷洒磷酸二氢钾,每亩150―200克,以促进生长和灌浆。
5、适时收获小麦在蜡熟期收获品质好,产量高。大面积收割时在蜡熟初期全中期,小面积则以蜡熟末期进行最合适。根据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安排好收割先后,及早动手,突击抢收,做到适时收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麦在播种前,也就是没耕地的时侯撒施农家肥是特别好的,能够改善土壤微环境,增加有机质,提高小麦的产量。
但是在整个小麦的生长期,不宜再施用农家肥。在春季返青前后,可以追喂小麦。应该以氮肥为主,氨水,尿素都可以。结合降雨或浇灌小麦时效果更好一些。
在小麦灌浆期,尿素类化肥也不宜再使用了。为了提高小麦千粒重,可以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磷酸二氢钾以及其它生物调节剂。
小麦生长中后期继续加大肥水供应,反而容易造成植株贪青,易倒伏等不利后果。所以,小麦生长初期可以追肥,浇灌。中后期管理以病虫害防治为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