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江西很多村庄都建有大的祠堂,这是中国人思乡情节的表现吗?
祠堂,宗族,家族江西很多村庄都建有大的祠堂,这是中国人思乡情节的表现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一定
一:江西的宗族观念还是很强的,因此每个地区都有本地的祠堂。这是一种根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思乡的一种形式。同时也表现出江西文化的延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值得肯定,因为每个地区、国家都有自己的符号文化,才有不同之处。
二:江西地区的文化观念相对来讲还是有点保守、滞后。因此当地的思想占据了很多部分,保留的原始东西比较多,这也就形成了祠堂文化的盛行,另外村与村、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心导致村村扩建,人人参与的现象。
三:对比其他地方的祠堂文化建设,江西是带有更多的“根”文化元素。这和江西在历史上的文化成就有关,但只要是正当的、符合社会价值观的东西,我们就不能排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祠堂的存在,是中国家族文化见证,家族文化是封建文化基石,封建统治是家族统治,一人一姓天下。
中国遍天下都有祠堂。只是归模不同,大小不同,豪华程度不同。
祠堂目的是家族括展势力,结纳夲家人才,建立夲姓关系网,势力大到能争夺天下地步为至高点,网络朝中力量,地方力量,上下达线,成就强大势力。
封建统治者都以家族形式扩展实力。
在某一家族鼎盛时,外姓开始拍马,讨好,以势收购,合并势力形成更大之势。
势大到能与最高统治者抗衡时,寻机夺权,做皇帝是家族文化最高荣誉。
最豪华祠掌,也是势大有一定气候祠堂,比如家族有大官,大富人物,主持祠堂,家族兴旺,发达,封建晚期,官扬关系浓密,祠堂便成了光宗耀祖之用。封建建祠堂的用处,一,是光宗耀祖,显耀家族荣躍,括展地方势力。二是为争权争利,储备地方力量,官场失利紧要关头,还有家族靠山不倒。也能起到思乡作用。
今天,家族观念淡化,只有少数有人主持,有人出钱家族在办家族晏会。我们四叫清明会。就是祠堂最大用处。清明会只同姓男性参加,女人无资格入会,立家法惩治丟姓氏脸面之人,违背先祖法定之人。今天,清明会很普通,一起团圓就行。
祠堂也淡化了,有出息的人也忘家族了,老家也无家了,
有些人连国家都不放眼里了还谈什么祠堂。
时代变了,人心改变了,思乡情节淡了,姓氏家族结束了。祠堂华美的成文扬了。那些豪华的列入文扬清单。破旧的有些拆除了,不愿拆除的还有影子。用途沒了,祠堂存在也只是历史见证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有一定关系,东北人流动性大,一是他们祖籍是关内,二也是他们没有在内心里把根留在白山黑水。祠堂就是重要象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有个的地方习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客家人,都有祠堂的。中原文化都有。山西一带未入主中原的也有。“原中原”一带多次战争洗掉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题分析】:江西很多村庄都建有大的祠堂,这是中国人思乡情节的表现吗?如果仅仅从中国人的思想情节来理解祠堂的内涵,那就是对中国的祠堂文化理解太表面化了。
其实中国的祠堂也不仅仅存在于江西很多村庄,而是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村庄都基本存在,只是由于时代的变化和人口的流动,加上人们思想意识的变迁,很多祠堂由于没有长期的修缮而慢慢的消失了。目前祠堂存在比较多的区域有浙江、江西、湖南、安徽、广东、福建等,至于为什么很多存在都建有大的祠堂,这就需要从中国的宗法制度和农耕文明谈起了。
一、祠堂的发展史与祠堂的类型
我们首先来看下中国祠堂的发展与祠堂的类象,这是我们了解祠堂文化的入手。中国最早的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是周朝宗法制度的直接产物,但是上古时代,宗庙宗祠是天子的专利,后面发展到诸侯、大夫能设宗庙祭祖 。虽然宋代的时候朱熹始提倡建立家庭祠堂,但汉族民间不得立祠。直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民间的祠堂才开始兴建,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现存的祠堂大多建立于明清时代。
上一篇:崇宁通宝有上下读的吗?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