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理解鹦鹉对黛玉说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黛玉,鹦鹉,宝玉怎样理解鹦鹉对黛玉说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鹦鹉学舌嘛,鸟儿念的,只可能是主人最喜欢的诗句。
这一段在第三十五回。宝玉挨打的次日清晨,黛玉远远看着贾母众人去探望宝玉,自己因为眼睛哭得肿了,不便见人,不能前去。
黛玉和宝玉的爱情刚刚达到心心相映的程度,又收到了宝玉派人“私相授收”送来的两条旧帕,一夜辗转难眠,心里却是高兴的。
早晨起来,她早早地立在花阴之下,远远地看着众人去探望宝玉,又想到自己父母双亡,孤独无依。
一喜一悲地冲击之下,本来就是内心如沸了,那鹦鹉也来凑趣,对着黛玉念出她平时最喜欢的诗句。
鹦鹉是鸟儿,当然不知情知趣。鹦鹉来凑趣,其实是反映黛玉内心的一种满足感:虽然与宝玉不能见面,但知道彼此心里有着对方,也是一种满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便说说。
一是黛玉很孤独,不然她怎么一直对着鹦鹉念诗句呢。
鹦鹉能学舌出完整的诗句,说明它已经听黛玉重复念过很多遍了,——具体要多少遍才能在鹦鹉的脑神经上冲击出一个完整的条件反射,我不是专业人员不能知道,但我知道肯定少不了。
所以说黛玉十分孤独,以至于深闺中经常只有这么一只鹦鹉听她说话。
二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句话是黛玉的心里话,是人生和现实的困境投射在她这样一个多愁善感的内心深处,覆上一层阴影所产生的悲叹。
三是作者的文笔技巧,作者让一只鹦鹉对黛玉复述出她自己反复吟诵了无数遍的话,增添情节和场景的戏剧性和阅读欣赏趣味。
四是作者本人的生活之一小管窥,想必作者本人曾经家境优渥,衣食无忧之余有过多种多样的公子哥的闲暇消遣,也曾经在自己房中饲养过鹦鹉、画眉之类的观赏鸟,不然他怎么写得出这样的情节。
五是实际生活中,总是脚步匆匆的人多、而静观和反思的人少。在这里,心思如黛玉一样的人则更是少而又少,加上爱情又无望,她不禁心中悲苦,感叹,“此刻我为人哭,将来有谁为我哭?”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是一个特别著名的一章。因为这一章将黛玉的敏感多情写的淋漓尽致。鹦鹉对黛玉说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你现在葬花别人笑你痴傻,若干年后你死了来葬你的会是谁?这句话充满了悲哀的情绪,也是黛玉对自己未来的迷茫。
鹦鹉只是一只鸟,它肯定不会写诗,这句话鹦鹉能说出来,说明黛玉在鹦鹉跟前将这首诗念了很多次。她的敏感和哀伤只能用诗文表达,而这样悲的诗句她又不敢让宝玉听见,因为宝玉跟她愁在一起,对她的感受最能感同身受。她只能自己默默咏诗,一遍又一遍……
黛玉一直借住在舅舅家,虽然得到贾母和舅舅们的照顾,敏感的她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一直都觉得自己是无依无靠,没有归属感。她感觉自己就跟零落的花儿一样,总有一天会凋谢,花的命运和她的命运是相似的,所以她会心疼花儿,也因花而自怜。黛玉的前世是一株绛朱草,因得了神瑛侍着的甘露而不曾枯萎,所以她认为万物皆有灵,凋谢的花惹的她伤感,所以她也将花当成了有灵气的,小心翼翼的葬在树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今天葬花,人们可怜你心痴。可是,那一年你自己也不行了,知道诗谁睐安慰你吗。伤心的两句诗,一个人的付出,不求回报,但求理解和同情。一个人的心事,不求人知,但需自我解脱。世事无常,感慨炎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两句出自《葬花吟》。
《葬花吟》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
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
它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
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
同时,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面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可以。
那时,并非大家都忙着为宝玉办喜事,因而无暇顾及,恰恰相反,宝玉、凤姐都因避祸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论亲」、「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日子,诗中「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或含此意。
上一篇:内蒙古烤羊怎么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