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看过《十二公民》后有何感想?
陪审员,不同,电影看过《十二公民》后有何感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随着观影的继续,继而发现故事也和原版大致相同:一个"富二代"被指控在出租屋内杀死了赌博酗酒抛弃自己的亲生父亲,案子有两名证人,围绕该案,十二个陌生人要组成陪审团,在规定时间及地点内形成一致意见——该"富二代"有罪或无罪。
影片一开始,除了8号陪审员,其余十一名陪审员最初都一致认定"富二代"有罪。至于原因,有的认为证据是固定的、证人是不会说谎的,有的则给"富二代"打上了"为富不仁"的标签,存在一定偏见,但是在8号陪审员"我就是想讨论讨论"的不断坚持下,他们开始讨论、争论甚至发生了冲突,随着两名证人的证言被推翻,物证的唯一性被质疑,他们终于明白应该在法律的框架内去理性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各自经历了一番理性思辨和心灵洗礼后,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富二代"无罪!
一直让人好奇的8号陪审员的真实身份在电影的最后一刻才揭晓——人民检察官!正是他的坚持,案子一步步抽丝剥茧,最后戏剧性反转,十一个人终被他一个人说服。面对其他陪审员一致意见的压力,他不为所动,坚持法律,体现了维护法律尊严的精神,给荧幕前的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意识启蒙课,也引发我们深深的反思。
在当今一个法治理念还未深入人心的时代,网络却异常发达的国家,公民往往更愿意利用自己朴素的价值观来对当事人进行舆论宣判,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网络陪审员",仅仅凭借媒体或者其他人口口相传的一些片段,就轻易的给当事人"定罪"而不去相信司法机关严密的调查和专业的判断。
作为一名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如何在社会舆论的狂风骤雨里保持冷静,不失理性地判断?是面对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选择盲从还是选择忠于法律,这对法律人来说也是一个终极问题。
一部伟大的电影,无需大制作、大场景,亦无耀眼的明星,而是要让每个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解读,进而反思现有的生活。《十二怒汉》中展示的疑罪从无司法精神以及对生命的尊重等内容,成就了这样一部经典的电影。而中国化的《十二公民》,立足当前社会现状,成功将故事本土化嫁接,其中蕴含的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法治精神的深切关怀,令人动容。电影向我们展示了目前社会和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希望促使民众反思现状,进而提倡法治精神、回归人性的美好。这或许就是电影《十二公民》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十二公民》电影故事情节改编自1957年的美国电影《十二怒汉》。
电影主要就是十二位社会地位不同的家长对”富二代’杀害’生父“的案件讨论过程,每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在这场为了达成一致的讨论中,不同的看法导致的质疑也使得每个人背后的故事浮出水面。
在《十二公民》中12位演员每一位的表现都极其出色,各自有着鲜明的特点。同样在电影的脚本设计中,每一个人的发言背后,都有各自不同的意境和含义。但本篇内容更多的只是在揭露“反转过程”,所以有时间的朋友,还希望您可以用有限的时间,再去用心的观赏一次电影本身,兴许会更有韵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十二公民》把传统的陪审团制度,以一场政法学院的考试的方式呈现。12个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文化水平的学生家长组成了一个特殊的陪审团。
整个影片在详细介绍了一个真实案件的背景资料、证据线索以及调查情况后正式展开。12个家长齐聚一堂,讨论和决定案件的主要嫌疑人一个“骄纵奢侈”的富二代是不是真正的凶手。
这部影片真实展现了在当代社会中不同身份的人对于社会所给予的人物标签的偏见。我们总是想要去扮演审判者,却对我们的偏见一无所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