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之涣《凉州词》哪一句表示玉门关那样孤独?
玉门关,黄河,羌笛王之涣《凉州词》哪一句表示玉门关那样孤独?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片孤城万仞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载有《凉州歌》,并说明是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所进。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这首诗豪迈奔放的歌声,把我们带到祖国大西北的壮丽山川面前。诗中描写的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柔媚明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粗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华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这种美使人立即感到历史和未来,立即感到永恒和无穷。最能表达这种美感的是诗的前二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远远望去,只见它蜿蜒曲折,奔流于万山丛中。它仿佛由天上流来,又仿佛流向天外。“黄河远上白云间”,是诗人真实的感受。李白不是也有过“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吗?这绝非偶然的巧合。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诗人眼前所见到的似乎只有两件事物:地上奔涌的黄河与天空浮动的白云。诗人全神贯注,空旷而绝无寂寞之感。黄河、白云,色彩对照明丽。水在流,云在飞,使人感到宇宙的脉搏与呼吸。
稍稍将目光转移, 诗人看到了天地间别的景物。“一片孤城万仞山”。对此仍是那样地强烈。城是“孤”的,是“一片”,山则众多,高达万仞。山之高,更显出城之小,山之众,愈见其城之孤。通过这一对比描写,祖国西北边塞的雄奇广袤之美显现出来了。
诗人在上两句用这么大的魄力写景是为了什么呢?原来是为了写景中之人,寄寓自己对这广袤的边塞之中的人事的深沉感慨。这就是诗的后两句的内容。羌笛,是西北边疆富有地方色彩的乐器。当羌笛的声音随风传来《杨柳枝》那熟悉的旋律时,诗人的情绪激越了。笛声充满了哀怨之情,在寂寥的山野间萦绕。那是戍边的军士在吹奏送别曲吧。他们曾经在这催人心碎的乐声中,告别了亲人,踏上漫漫的征途。现在,只要吹起这支曲子,他们的眼前仿佛会立即浮现妻儿的泪眼,慈母的愁容。但是诗人劝慰他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你们何必借《杨柳枝》来抒发满腔的幽怨呢?要知道,春风是吹不过玉门关的。这两句,写边地的荒寒和征人的怨情,情调转为忧伤。但这种忧伤不是一般悲抑低沉的哀叹,而是暗含讽刺之意的。杨慎《升庵诗话》卷二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可见诗人的真意并不在于夸张塞外的荒寒,说那里没有春风,而是借自然现象来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关心征人的生活,对于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
看完以上介绍,相信你心中一定有了答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之涣,688年—742年,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做过县主簿、县尉等小官。由于遭奸人陷害,曾一度弃官漫游 。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描写边疆风光的诗甚有特色,现仅存六首,以五绝《登鹳雀楼》和七绝《凉州词》为最,此二首脍炙人口,广为传颂。
在《凉州词》中,通过前两句展现出的古代凉州一带塞外荒寒、悲凉、旷阔的背景,后两句巧妙的运用暗喻手法,透露出出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批评朝廷对边防士兵的不管、不闻、不问,表达了作者对戍卒的深切同情。
在这首《凉州词》中,“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全诗的诗眼。“孤独”二字未现,“孤独”之意立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这两句表现了将士的离别愁苦之情。玉门关外本来就吹不到春风,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是怨也没用,这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春风”两种寓意,一种表面意思,另一种是暗喻朝廷不关心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
前两句描写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了当时地理环境,突出将士的荒凉境遇。全诗虽极力渲染将士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消沉,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胸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