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经验大于学问?真是这样吗?
经验,学问,科学经验大于学问?真是这样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只有经历过才有资感叹当时的不容易!当经历过你们第一件想的事是什么?任何事,任何经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问只能证明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是我们人类给予我们人通过学习达到某种标准的一种证明方式,是客观阐述你资质的说明书。从而达到证明我们言语和行为的权威性。但如果学位和经验之间选择的话。我选择后者。
为什么职位描述 ,强调工作经验呢?
人是一个自我完善的逻辑系统,也是一个经验系统,基于经验和逻辑推理做出决策。
经验可以看作是对问题域理解程度。大体可以这样认为,某一个人,在某一领域经验时间越长,对这一领域的问题遇到的越多,对问题的理解就越深刻。
经验是自己刚刚亲身通过实践得来的,和实践更密切,经验更具实践的鲜活性,最能体现自己和事物事情本身的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经验对于个人和特定问题的解决更重要、更关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问本来就是前人留下的经验,
但是经验需要自己去经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首先现有巨人,
巨人是经验,是学问,是块敲门砖。
从主观到客观,现有学问好于经验,有学问去实践,才能得道更好的自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经验vs学问,谁更具科学性
经验是过往经历的验证总结,属于归纳推理中的不完全归纳法,具有简单朴素性,无法揭示事物内在逻辑与本质,如民间谚语:无雨天边亮,有雨顶上光。在当今现代气象学(学问)之下,专业机构已经可以精准预报中长期天气,指导农事,减灾防灾,对比上述农谚,其已显得多么苍白甚至滑稽;
那么什么是“学问”,学问是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它来源于实践,又被实践所证明正确,概括、抽象、系统,属演绎法。古代中国对炸药配方的经验是“一硫、二碳、三硝”,该经验配方不能揭示炸药的理化机理,毕其一功,国人止于暴竹之娱--驱鬼僻邪!西方人创设了化学这门学科(学问),揭示微观本质,研究出元素周期表,展示出旺盛的创造力,造出洋枪洋炮,乃至导弹、氢弹、核弹。经验与学问,高下立判!
回到职场,经验--作为一种技能,是长期简单重复的一种固化,如卖油翁所言“无它,唯手熟耳”,它更多沉淀在蓝领工人的技能中,“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山东蓝翔技校”!学术(学问)前沿,科技皇冠上的专家学者,才是真正大国重器,牛顿、麦因斯坦、麦克斯维………袁隆平、屠呦呦等不一而足。当然你可以说人无贵贱,只有分工不同!但学问与经验必然有差别与高下!
二、中国古代只有经验没有科学(学问)
知名科学家、教授饶毅先生在其文章《中国未来与科学的隐患》中指出:
中国在古代有没有过科学?有,但很弱,而且特别缺乏抽象、系统、深刻的科学,有的主要是比较简单的、接近实用和实用的经验,如与天文、农业、医学相关的科学。以古希腊为重要起源的科学,经欧洲传入阿拉伯,再从阿拉伯传回西方,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很长的历史过程,而中国极少参与。看过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就系统性、深刻性、准确性而言,会感慨两百年前的中国是否达到西方科学两千多年前的程度?
中国传统在科学方面不如西方,但我们并非愚蠢的民族,而是我们的智力主要没用于自然科学。我们的人文,例如中文的诗歌,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是比英文的诗歌要美很多,包括结构上的巧妙。在两千多年前、甚至一千年前,很难看出选择科学、还是人文一定会有很大的不同。 最近几百年,人类才认识到自然科学传统的巨大意义。我们的文化对真理的追求相当弱,对自然的好奇整体上也是相当差。不仅以前差,现在恐怕还是不能盲目乐观。对真理和自然的态度成为文化传统的重要短板,今天可能不仅影响我们的科学技术,而且对我们的社会也有影响。
我们中华民族缺乏科学传统,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短暂,加上实用主义的文化, 我们如何扭转科技人才质量下滑、人数减少,激励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人才加入科学技术,正面影响中国的未来,是很大的挑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的,未经他人事,莫劝他人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实践出真知。说明经验有一定的道理,而有学问的人能和农民一起种出优良的稻谷,但农民永远造不出原子弹。在一定的环境下有经验大于学问的优势。但是尊重学问,尊重知识,经验也是学问没有错。
上一篇:如果能再一次回到自己求学的时候,你最想要去努力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