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看清末的照片,总有一种缺乏活力的感觉?
照片,活力,清末为什么看清末的照片,总有一种缺乏活力的感觉?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看清末的照片,总有一种缺乏活力的感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客观的讲,是因为当时摄影技术的落后,我记得我小时候照相的时候还要喊1、2、3茄子,延时三秒,更何况那时候的摄影技术。 丑照想必大家都见多了,放两张美照。另外,本身当时的人就对照相就排斥,认为照相摄人魂魄。
慈禧的御用摄影师。
庆亲王奕劻次子,爱新觉罗·载扶。
照相原因仅仅是一方面。
“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完成形式上的统一之后,紧接着开始文化、思想统治。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清朝:
“满清之于中国杀尽了国人的骨气廉耻,在辅以残酷的文字狱和高压的民族歧视政策。以数百年之力打造了一个奴性十族的奴隶民族。”
既是奴隶,何来自信、生气、气质可言。日本侵华之前,曾经花很长的时间来研究清史,所为的不是为了学术研究,而是研究清朝如何奴役中国的。在清朝系统中奴成为爱称,有这样的道理吗?一句奴才扼杀多少铁骨铮铮的国人。在之前汉人所建立的王朝,那时没有照相我们没办法看到他们长什么样,但兵马俑给了我们遐想的空间,看过兵马俑,你在看看清朝的将士的照片,就明白自信、信仰这些对人有多重要。
《四库全书》想必大家都知道吧,乾隆以修书为目地毁掉多少中国文化,甚至连岳飞的《满江红》里面有一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被改成“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人人欲洒盈腔血。”这一切也源自清朝统治者的不自信,清朝害怕保不住自家的统治地位,所以拼命的进行思想、文化统治,以愚民的办法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个人看法,照相技术和奴役统治各占一半吧。
您好,我是@史争朝夕 。请关注我看我更多作品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的象貌和气质是由内而外的,你是信心满满呢还是恐惧忧愁,是食不果腹呢还是饱食终日贪漤享受,用抓拍的手法你都会被一览无余不是!人们都不大喜欢摆拍不 湛是!而晚清那时抛开政治理论不说单就对一种不曾知晓的物事谁都会有恾然谨持的表情是了,更非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表露了,用艺术的拍摄眼光去看的话那叫没有灵魂!艺术的舜间也包括作者的眼光和政治态度,如民国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中大都在揭露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不是!题主的意思里当然有当时的社会生态,一时手头没有实照也难有准确的说词了,卖弄陣子空洞实感无味![我想静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末的照片,所有人的眼神都是呆滞无神的,表情都是麻木僵化的,可见那个时代的人生活都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老百姓生活困苦,没有家国的概念,官员们尔虞我诈,贪污腐化,没有爱国的情怀,皇族也是苟延残喘,毫无希望,整个一个破败没落的景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对于人的精神面貌,我认为是由所处的社会决定的。如果社会整体是积极的、国泰民安的,那么人的生活质量高,精神状态必然好。
清末是什么年月,是已经衰败的封建王朝,逐渐走向了没落,可以说,消失是最后必然的结果。对于当时的人民来说,执政者昏庸无能,受苦的只能是百姓。
试问处于水深火热的时代,能吃饱肚子就是奢望了。执政者给侵略者割地赔钱,但是王室的生活依然是富贵奢华,这些钱从哪里出,肯定是老百姓的身上。
就好比一个月薪5000的人,房贷一月2万,他的精神状态能好吗。又假如一个经济独立的人,他可以享受生活,那肯定显得年轻,精神状态饱满。而为了生活奔波的人,能活着就是最基本的需求,还考虑别的?
现在可以看到清末时期的影像,大致有三类,一类是外国人眼中的,有的外国人心存蔑视,专门拍一些诋毁中国的部分,比如那些吸大烟颓废的人们,要不就是太穷在街边要饭的乞丐,这样显得自己身份尊贵。
第二类是外国人以客观的视角来探索这片神秘的东方土地,但是如我们前面所说,清末整体成颓废之势,百姓被苛捐杂税压的抬不起头,哪里有什么活力。
第三类我们所能看到的影像是皇室的照片,比如末代皇帝溥仪,慈禧,大太监李莲英,后宫嫔妃和宫女,皇族权贵和大臣等。尽管接近亡国,可是皇族的派头不能少,虽然生活一如从前荣华富贵,但是他们的脸上没有笑容,显得死气沉沉。
最后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相机和照片质量的原因。19世纪中期,像样的照相机才正式出现,而那是也是清朝走向没落的时代,显然初期的相机成像功能很差,曝光都需要半个小时以上。所以综上所述,清朝末期,人们看起来没有精神和活力也是正常的表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