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成语有狗屁不通这个词?是形容什么的?
狗皮,狗屁不通,汗腺为什么成语有狗屁不通这个词?是形容什么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成语有狗屁不通这个词?是形容什么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狗屁不通”是由“狗皮不通”演变而来的,因为狗的皮肤没有汗腺,夏天只能通过喘息来散热,所以叫“狗皮不通”,喻指说话处事没有逻辑,后来演变成“狗屁不通”,含有责骂之意。
类似的成语演变还有“无商不奸”→“无商不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语留人是我,留语甚是妥。人留语亦留,答题从不躲。
狗屁不通现在看来是个不太文雅的词,含贬义,指说话或文章不通顺。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说呢?狗屁和文章有啥关系?为啥说狗屁不通,难道汪星人不会放屁?听我给您一一道来。
狗狗不会放屁?
您可能要说我胡说八道了,养过狗的人一定要说我没常识,“我家的狗狗天天放屁”,当然,这与狗狗不会放屁无关,与汪星人的另一生理特点有关,那就是狗没有汗腺。
汪星人没有汗腺?
几乎我们从小就知道,狗没有汗腺,它吐舌头就是在散热,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其实狗也是有汗腺的,在其脚底,如果您观察够仔细的话,夏天的时候狗狗走路会留下小脚印。
而且狗身上也是有汗腺的,只是很少,所以需要通过张着大嘴吐舌头辅助散热。
可是,在古代,科学不够发达,人们认为狗吐舌头散热,就是因为狗皮是堵塞的,流不出汗,也就是狗皮不通畅,所以就用狗皮不通解释这一现象。
狗皮不通
刚才提到了狗皮不通的来历,久而久之,加之谐音讹传,皮就被误传为了屁,也就有了狗皮不通一说。
再加之屁本就是污秽之物,所以原有的狗皮不通这一词,就被代指语言上、文章上的不通顺。
又因为,狗在古代的地位并不是很高,远远不及现如今,带狗字的词汇、成语,大多数都不是什么好词,更别提狗、屁何用了,所以多为贬义。
狗屁不通文字上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清代小说《三侠五义》。
狗屁
可能是狗屁不通过于形象、顺嘴,流传很广,后来就有了狗屁一词,这个词就更不是什么好词了,多用于谩骂,但有一点一定要注意,狗屁不通虽为贬义词汇,但绝不是什么脏话,而且人家还是成语,用在写作当中也绝对没有问题。
狗屁倒灶
狗屁倒灶算是“狗屁”一词的衍生词了。
南方人可能知道的多一些,北方很少有人用这一词汇,这算是江南话之类的方言讹传来的词语。
应为“构壁倒灶”, 就是把灶头拆了的砖用来砌墙。形容目光短浅、做事没章法,因为产生了“狗屁”一词,就顺口传成了狗屁倒灶,就更具贬义了。常用来泛指见不得人的事,南方人一定更了解此词的用法,希望您指点一二。
放屁
前文提到了,狗肯定是会放屁的,而且,绝大多数动物都是会放屁的,包括鱼、昆虫都是如此,可是米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真的存在不会放屁的动物,您知道是什么吗?欢迎留言处讨论。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也是个家喻户晓的词语,而且不少人有疑问,为啥要用皮匠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其实,这个与“狗屁不通”一样,也是讹传来的。
大多数专家学者都认为,“皮匠”最初应为“裨将”,也就是副将,这就很容易理解了,后来误传成了皮匠。
万幸没传成“三个臭狗屁顶个诸葛亮”,已经很不错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狗屁不通”多用来形容某人的文理逻辑思维混乱不通顺或某人为人处世不明事理,头脑不灵光。
最初这个词真正的写法是“狗皮不通”,指的是狗皮没有汗腺,汗路不通,只能通过舌头排汗。因为“皮”“屁”同音,且“屁”的贬义更强,表达更为形象贴切,便逐渐取而代之以“狗屁不通”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我是呆叔,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我发布下自己的看法。
狗屁不通:指责别人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一特点而言。由于“皮”与“屁”谐音,屁为污浊之物,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后来人们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地将 “狗皮不通”变成了“狗屁不通”。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吴牛喘月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十分酷热。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上一篇:浑身痒不起疙瘩就是痒怎么回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