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样可以快速背诵《离骚》,《离骚》对你的感悟有哪些?意义何在?
屈原,离骚,的人怎么样可以快速背诵《离骚》,《离骚》对你的感悟有哪些?意义何在?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怎么样可以快速背诵《离骚》,《离骚》对你的感悟有哪些?意义何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能背上几句也是年幼的时候背的,现在古稀之年,想背什么难了。我认为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效果会好些。先制定一个计划,安计划进行。有两个人同时进行,更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离骚》是我国战国诗人屈原的诗作,被称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背的篇目,但是有很多学生都觉得《离骚》中“兮”字过多,又以芳草植物,如“落英”“坠露”“芙蓉”“茹蕙”“琼枝”“荣华”等奇形怪状的名称,更是不理解屈原为什么要以死明志,去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这些疑难点都加大了背诵的难度。
我现在高中毕业已经七年了,现在想想高中那种死记硬背的方式,觉得当时的自己好可怜,所以这些年来,我越来越觉得,一个好的记忆技巧,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所以,如果想要快速背诵《离骚》,我觉得可以采用艾宾斯浩记忆法。
艾宾斯浩记忆法的内容
艾宾斯浩记忆法是非常有名的揭示记忆遗忘规律的曲线,提出者艾宾斯浩认为,信息在输入大脑后,就已经开始慢慢遗忘了,但是遗忘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会随着时间先快后慢,也就是说,在信息刚被我们熟知之后,刚开始遗忘的非常快,但是慢慢地,遗忘的频率就会慢下来。
举个例子:
如果我们今天早上七点把《离骚》这篇诗歌背诵住了,那等到上午十点,就忘得差不多了,如果不再加强复习,第二天就会不知道自己背了什么,三天后,就全部把背诵的内容遗忘了,可能就只能记住——《离骚》是屈原写的。
如何根据艾宾斯浩法则背诵《离骚》
既然,我们的大脑遗忘信息非常快,那我们该如何更好更快的背诵《离骚》呢?我准备列一下背诵这篇诗歌的时间表:
1、比如说,老师明天讲这一篇课文,我们需要前一天进行预习,在预习的时候,了解一下诗歌的创作背景、大概意思,晚上的时候,建议读个三四遍,捋顺整个文章的生字词。
2、第二天早上,开始大声朗读,背诵,边背边强化诗歌的涵义;
3、第二天老师上课讲课文的时候,查漏补缺,看看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老师讲授的意思有没有差异,若自己理解错了,要及时更正,若还有些疑难点理解不深入,就要问老师、同学,或者查阅资料,更正一下自己的错误。
4、同一天,老师下课后,你对这篇文章是理解最透彻的时候,建议你在课下读两遍,而不是老师讲完之后,这节课就过去了。
5、午后,吃完中午饭,再拿出书本,花上20分钟,默读两遍。
6、晚间,自习时再拿出《离骚》,读两遍,尝试着能不能背诵。
7、睡觉前,再拿出来看两遍《离骚》,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想想自己对离骚的理解,看看能不能默背出来。
8、第三天早上就是收获的季节了,上自习,再开启一轮狂背模式,就会越背越溜!
遵守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大意是:学习啊,就应该常常复习,那样才能不断学习到新知识,这也正好验证了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所以,在我们掌握住《离骚》之后,建议要时常复习,这样才能记忆牢固啊!
成年后,再读《离骚》,方能体会屈原之痛
中学时,对屈原这个人,极不喜欢。一方面,那时候不懂背诵技巧,死记硬背都记不住这首《离骚》,甚至再学习屈原的其他作品,都觉得痛苦;另一方面,我不能理解屈原为什么因为被别人误解,而要以死明志。成年后,当我因为学习、工作、生活等事情与他人产生分歧时,才会觉得误解,真的会害死人,更何况,战国时的屈原,是只身一人遭到小人的陷害,在当时那个以天为大的社会,他认为只有以死祭天,方能挽救国家的危亡,让那些奸佞之臣受到惩罚。
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忠烈
《离骚》中屈原游历了四个境地,分别是南楚神境、昆仑仙境、帝宫天境、西海域外之境,这四次境地的游历依次展开,意在表达自己经历了小人陷害、坎坷身世之后,对自身的苦楚开始发泄,直到后来,慢慢的选择了自身理想,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志向。
“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这句诗词作为作者明志的佳言,表明了自己一直遵守圣贤法则,做道义的事情,辅助君王,关爱百姓,却遭到陷害,自己无能为力,只能在漫漫长路上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所以自己渴望在帝宫仙境向舜帝吐露心肠。
2、追求真理,不畏困难的人格品性
《离骚》中,屈原为了追求真理,一路千辛万苦,却始终坚持抵达终点。如他在去南楚的路上,渡过的沅水、湘水两道大江大河,游昆仑仙境时有人为他驾车,在帝宫时,有望舒、飞廉、青鸾火凤等神人神鸟相伴,在西海也有蛟龙架桥,西皇摆渡,首次独自前往,陆行时地势险峻,后几次有神、鸟等相助,也能从侧面体现出来,路途的艰辛,可屈原却在《离骚》中写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通俗来看,屈原在遭受诬陷以后,他的无所畏惧、不懈努力,更能够体现其追求真理的桀骜。
3、配香草、饮朝露、食秋菊,以达己雅志
《离骚》中,屈原降生时有着独特的美名,正则、灵均以显示自身的美德,在成长的过程中配香草,修法度,饮朝露,带荷花,诗人认为这些植物是不会变的,它们自小就有一定高尚的品格,直到死去,都不会变化,诗人的吃穿用度皆取之自然,象征自己不会随波逐流,而是茕茕孑立于世。诗歌中,作者写道: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诸如此类的诗句,都是作者在借用衣饰附属物品,来象征自己所处社会的变化,来表达所向往的具有永恒真理的世界。
屈原投江的意义何在?
每逢端午节,很多人再谈及屈原,都觉得屈原是不是有点傻?这世间证明自己清白的方式有很多,他偏偏选择了投江,这种做法是不是消极的?相反,这种做法在当时的社会,是非常积极的。
上一篇:为“天下苍生”牺牲真的值得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