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些有文化,有修为的人会越老越让人看着顺眼?
的人,自己的,有文化为什么有些有文化,有修为的人会越老越让人看着顺眼?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活中确实如此,有的老人看着就那么和蔼,儒雅,有气质,让人看着就觉得愿意亲近,我觉得这跟每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
我们看看文化是什么呢?著名文学家梁晓声有一个很靠谱的解释,他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而着想的善良。
人们能做到这四句话说的,就是有文化,我们知道有学历并不代表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他的文化可能很高,这是一个人人生阅历的表现,如果一生都按照这个自律,到老了修养会越来越高,也会更有气质和优雅。就像陈年的酒,越来越有味道了。
这是我认为的,有文化有修为的人越老越看着顺眼的原因,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某村有个70多岁的老人,体格很好,还能干一些重体力活。就是爱吹胡子瞪眼,不用管是和亲人、还是兄弟、还是小辈人,话不过三句,就抬死杠,那句难听说那句。说啥,他懂得啥。自己的儿媳妇也说他:“没跟他能的,天老爷第一,他第二。越有人越显能!”。时间久了,别人都不爱和他说话、拉家常。
究其原因:识字不多,爱显摆,好为人师,属“井底之蛙”!
有文化的人,心中有知识沉淀,知道越老越需要修为。因口齿不清、思维模糊、腿脚不灵,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少了,像是等待老天来收割的野草?因此,特别注重仪表,干净整洁的衣装,井井有条的生活规律。不少老人不注意穿着打扮,也不注意自己的气质是否给人以美感。没有理想,内心空虚是谈不上气质美的。为人诚恳,心地善良是气质美不可缺少的。
有修为的老人,满脸的慈祥,慈眉善目,是一种长期修为的具体表现,一举手、一投足,都会体现自己的井井有条,慢条斯理。这种老人不需要做具体的事情,只要一看到他,甚至一想起他,就充满力量与希望,就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人越老越需要状态:定海神针、春风化雨、老而不朽,德高望重、和蔼谦逊、为人师表,是小辈的榜样和楷模。
《道德经》曾提过“善摄生者”的活法,指的就是:不对立的活法,没有情绪的活法,不与人争与己争的活法、就是给人希望、方向、力量的活法,就是“无死地”的活法,还用担心不够长寿吗?
总结:有文化、有修为的老人,一路风雨,一路积累,胸中自有一杆称,人情冷暖尝个遍,书中修养读个全,博才多学。知晓人之常理,洞察世态炎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明眼看红尘,远离“生生之厚”的活法,推崇“善摄生者”的活法。这样的老人,越老越有知识、越有人性常识的积淀,做人处事,得体而自然,与文字开头那位老者,大相径庭,能不让人看着顺眼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文化是修养和体验的表现,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体验的感受积累。读书的类型也会随着变化,年纪小时选择增加自己的知识量为目标的读书,(诗词华美、情节丰富、标新立异的新知识、或自身专业性书籍。)读书的目的没在人群中展露自己的独立观点、谈吐更加不凡、工作生活中必备的求存技能。由于读的东西比较杂,各类型知识的观点都存在矛盾,此时读书往往让人更加迷惑,价值体系紊乱。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生阅历的积累,人们开始选择适合自己价值观的书读,对此类书籍进行深读、精读。由于价值体系与自己相同,知识更容易吸收。重新梳理自己的价值体系,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慢慢迷惑自然解开,迷惑少了焦虑就少了,焦虑少了安静就多了,安静多了思考就深了,思考深了人情世故就通了,人情通了待人接物就变了,待人接物变了处事就洒脱了,洒脱人也自然了,自然了就慈祥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天道呗、但千万别用作卖弄、欺窄、是则相友,文化不只是件美丽的外套、更重要是它内涵、受益众益,不过正反也是亦然、心有明镜即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了!有文化、有修为肯定不仅让人看着顺眼,也受人尊重和敬佩。
题主这里所说的有文化的人,不单纯是上过学、读过书的人,还得是有修为的人。因为所谓“修为”是休养和作为,而修养是传统文化道德观的体现,而这样的道德观就体现在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中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和处世态度。
这种态度会使人对待生活既严谨认真,又乐观豁达,工作勤劳、有担当、有责任和使命感,体现了价值所在,就是作为。他们谦逊低调,懂得尊重他人,必要时可以牺牲个人利益成就他人,或牺牲小我成就大义。试想,这样的人有谁看着不顺眼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