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桃树叶生疫打什么药?
桃树,蚜虫,叶片桃树叶生疫打什么药?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休眠季节喷洒护树将军1000倍液,铲除越冬病原菌。春季桃芽开始膨大时,是防治桃树缩叶病的关键时期,喷洒护树将军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胶悬剂1000倍液。在桃树生长季节的3~6月份,即展叶后至高温干旱天气到来之前,可选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等加入新高脂膜使用,可保温保墒、增强药效。早期缩叶病病斑直径在0.2厘米左右,喷施杀菌剂,病斑受到明显抑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叶片。病斑圆形中部褐色,边缘紫色,略带环纹,若空气潮湿,后期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状物,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二、枝梢 。在枝梢上形成褐色、凹陷、边缘红褐色病斑,潮湿时有灰色霉状物。三、果实。病果上出现褐色、凹陷、边缘红褐色的病斑,湿时有灰色霉状物。药物防治…可以用,异菌脲,嘧菌酯,甲基硫菌灵防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桃树黄叶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不能施未腐熟的有机肥,像鸡粪会有大量的氨气产生会烧坏毛细根,影响了桃树根系发育,可以腐熟后使用,或者使用有机生物肥,菌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来预防桃树黄叶发生。
第二,还要预防桃树生理性缺素,补充微量元素,镁,铁的补充,通常缺铁会直接导致叶片黄化,补充铁的时候,我们通常通过根部施硫酸亚铁,建议还用螯合态的铁(比较稳定),硫酸亚铁(绿矾)很容易被氧化,有效期短,对防治桃树黄叶效果不理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桃树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果树,种植的区域比较广,每到6月就开始大量上市,很受市场的欢迎,而在种植桃树期间,要喷洒适量药剂防治病虫害,那桃树用什么农药?
1、缩叶病
为害症状:桃缩叶病主要为害桃树幼嫩部分,以侵害叶片为主,严重也可为害花、嫩梢和幼果。叶片:春季嫩梢刚从芽鳞抽出时就显现卷曲状,颜色发红。随叶片逐渐开展,卷曲皱缩程度也随之加剧,叶片增厚变脆,并呈红褐色。春末夏初在叶表面生出一层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子囊层。最后病叶变褐,焦枯脱落。叶片脱落后,腋芽常萌发抽出新梢,新叶不再受害。枝梢:枝梢受害后呈灰绿色或黄色,较正常的枝条节间短,而且略为粗肿,其上叶片常丛生。严重时整枝枯死。
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掌握在花瓣露红(未展开)时,喷洒一次2-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1:1:100波尔多液,消灭树上越冬病菌的效果很好。
(2)加强管理:在病叶初见而未形成白粉状物之前及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可减少当年的越冬菌源。发病较重的桃树,由于叶片大量焦枯和脱落,应及时增施肥料,加强培育管理,促使树势恢复。
2、桃树缺铁黄叶病
为害症状:叶面呈绿色网纹状失绿。随病势发展,叶片失绿程度加重,出现整叶变为白色,叶缘枯焦,引起落叶。严重缺铁时,新梢顶端枯死。
防治方法
改良土壤,释放被固定的铁元素,是防治缺铁症的根本性措施;适当补充可溶性铁,可以治疗病症树。
3、桃树流胶病
为害症状:病部流出半透明黄色树胶,尤其雨后流胶现象更为严重。流出的树胶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褐色,呈胶冻状,干燥后变为红褐色至茶褐色的坚硬胶块。病部易被腐生菌侵染,使皮层和木质部变褐腐烂,致树势衰弱,叶片变黄、变小,严惩时枝干或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增施有机肥,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酸碱土壤应适当施用石灰或过磷酸钙,改良土壤,盐碱地要注意排盐,合理修剪,减少枝干伤口,避免桃园连作。防治枝干病虫害,预防病虫伤,及早防治桃树上的害虫如介壳虫、蚜虫、天牛等。冬春季树干涂白,预防冻害和日灼伤。流胶严重的枝干秋冬进行刮治,伤口用波美5—6度石硫合剂或100倍硫酸铜液消毒;或用1︰4的碱水涂刷,也有一定的疗效
(2)侵染性的桃流胶病原是什么?有几种真菌引起?它们的菌丝特征各是怎样的?适合该真菌的培养基是哪种,它的配方是什么?
(3)桃流胶病多发生于桃树主枝、主干及叉角处,发病初期,病部略膨胀,溢出透明胶质,雨后流胶加重,其后树胶渐成冻胶状,失水呈现黄褐色,最后变成坚硬的琥珀状胶块。果实发病由核内流溢出黄色胶质,溢出果面,病部硬实,有时破裂,不能食用。
(4)凡是由于虫伤、病伤、冻伤、雹伤、日灼等造成的伤口,都可引起非侵染性桃流胶病(无病原菌)的发生;另外,由于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灌水过量或不足等引发的树体生理机能失调形成流胶,是由真菌引起的侵染性的桃流胶病,其无性世代的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和侧芽侵入,1年有两次发病高峰,即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8月上旬至9月上旬。
要想防治桃流胶病,就要及时喷药防治病虫害和主干涂白避免冻害、日灼、机械创伤。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
4、桃黑星病(疮痂病)
为害症状:果实发病多在果实肩部,先产生暗褐色圆形小点,后呈黑色痣状斑点,直径为2~3毫米,严重时病斑聚合成片。病果常发生龟裂。果梗受害后果实常早期脱落;新梢被害后,呈现长圆形、浅褐色、大小为3×6毫米的病斑,继后变为暗褐色,并进一步扩大,病部隆起,常发生流胶。病健组织界限明显,病菌亦只在表层为害并不深入内部。翌春,病斑上可产生暗色小绒点状物;叶片在叶背出现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灰绿色病斑。以后病部转色暗或紫红色,最后病部干枯脱落而形成穿孔。病斑较小,很少超过6毫米。在中脉上则可形成长条状的暗褐色病斑。发病严重时可引起落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