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苏轼诗词哪本书好?
苏轼,东坡,他的苏轼诗词哪本书好?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苏轼诗词哪本书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今天人们要学习传统文化,恐怕就是直接阅读古典名著了,但是文言文全本,或者竖版诗词原本,无注释,无翻译,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有很大的难度,要想普及也有困难。
一一前些日子到图书馆翻阅图书,看到岳麓书社新出版的《苏轼集》,真是爱不释手。
一一本书依照文体分类,逐篇导读、翻译、注释。本书翻译部分展现原文的意思,同时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神韵。
一一古典名著普及文库,收书五十余种,七十余册。这本书是其中的一本。要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不防找一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的书。
一一苏轼,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罕见的全才,万众仰慕的一代文宗。感叹与领悟都显得多余而无用,只有静静地读他的文字,超越时空,去感知古人喜怒哀乐,人世沧桑,文字的优美清丽,雄壮激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苏轼是宋代诗词豪放派的高手,他的词篇篇经典,他的诗词集各有特点,各有侧重。
他的代表诗集有《苏东坡全集》《东坡乐府》《苏东坡传》《苏轼传》和《万古风流苏东坡》。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名“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死后追谥文正。眉州眉山(四川眉山)人。北宋书画家、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主要代表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诗文有:《黄州寒食诗帖》《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江上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前赤壁赋》《东武帖》《北游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
尤其是词作,首开词言志的境界,既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豁达,也有“大江东去,千古风流”的狂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苏轼诗集合注》的版本比较好,是上海古籍出版,全六册。(黄任轲、朱怀春、 冯应榴)。
苏东坡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其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 《蜀中诗》、《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 《江上帖》、《李白仙诗帖》、 《次韵秦太虚诗帖》、 《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前赤壁赋》、《东武帖》、《北游帖》、《新岁展庆帖》、 《宝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等。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苏轼诗词方面的书籍,可以说是千千万,每一本都不可能是全面的,每一本也各有侧重,所以说很难说哪一本最好。
根据我个人的阅读经验,可以给你推荐几本。
1.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苏轼词集》
这本书,主要是收录了苏轼的一些经典词作,相对而言是比较全的,不是专业研究苏轼词的,应该是足够的。这本书的优点是,精简、直入主题,考证严谨,正文中基本上以词为主,每首词下面,会有若干注释,喜欢原汁原味的朋友,这本书很不错。
但是缺点是没有翻译和鉴赏,除了词和一些注释以外,没有其他“废话”,所以没有一点古诗词基础的,读起来是比较费劲的。如果你古文或诗词水平不到一定的境界,读起来会有点吃力。
上一篇:传奇永恒,50级升51要多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