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做家训合适?
家训,家规,孩子怎么做家训合适?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身作则给自己的孩子做个好榜样
家长提高孩子修养的最佳途径,就是首先提高自己的教养。到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时候,你应当认识到,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你所说的,而是你所做的。家长本身倘若做得不好,那么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应了人们常说的一句格言:孩子们前进过程中最可能踩着的脚印,就是家长认为他们已经遮盖起来的那些脚印。
二、让孩子从点滴小事中培养良好的品性
有句古话,叫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长想让孩子具备尊重他人、谦虚礼让等良好品格,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长期培养,点滴做起。
三、制定有效可行,正确的家规制度
公民需要法律的约束,同样孩子也需要纪律的约束,制定科学可行奖罚分明的家规制度,是有利于孩子们的进步的。一个家庭中家长和孩子之间真不能事事都要讲究民主。家中终究得有人说了算。
四、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
家长应该经常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做游戏,制作手工等;又或者我们可以把某一天定为“家庭聚会”,由家长陪伴在孩子身边共度大好时光。可以在一起玩些下棋游戏或者一起唱唱歌、打打球。家长陪伴孩子们的亲子时光,真的就能教会孩子们懂得礼节礼貌了吗?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因为它无形之中告诉孩子们,家长对他们十分关心,不惜花费宝贵的时间,陪他们一块儿玩,他们感受到了爱,而且也能学会去爱他人。
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还会没有教养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言传身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修身立德,博学慎行”
个人认为这八个字作为家训最为合适不过,“修身”、“慎行”出自《太公家书》,语出“修身慎行,恐辱先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太公家书》是古代训诫类蒙书的代表,全书以四言为主,贯穿的是“忠孝、仁爱、修身、勤学”的思想主张。
“立德”出自三国魏 李康的《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这里的德是圣人之德,也就是高尚的品德。
“博学”出自《说文》中“博,大通也”,也就是宽广、广博的意思,要有学识。
因此取这八个字作为家训,是想告诫后人,要从自己出发,充实自己,有学问,有德行,有品质,不求大富大贵,至少无愧于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蔽祖荫修德传家
启儿孙诗书继世
言勿惊祖 事不违纪
承上启下 长幼有序
力家为以慰先祖
争上游而兴族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觉得任何家训都是长辈身体力行,树立的榜样。再好的家训没有榜样的力量,终究会湮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林瀚明成化二年进士,明正德年间任南京吏部尚书,为留京四君子之一。2000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诫子弟书》,其中刊载了林瀚的《诫子弟》诗:
“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在林瀚明弥留之际,子孙问他有什么遗言,林瀚明说:“学吃亏而已。”这是林瀚留给后代子孙的一笔不竭的宝贵精神财产,有此遗训,家门鼎盛,林氏三代出了五个尚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
父母间先达成共识!制定家训家规前,父母先要沟通,看是否有必要制定家训,此条家训对子孙有何影响,最终会达到什么目的……把这些都达成统一意见后,再去制定会更坚定,效果更好。
二
一定范围内民主,让孩子参与进来!制定的家训家规孩子不理解,拒不执行,父母是在唱独家戏,失去制定家训家规的意义。在制定家训家规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参与进来,体现民主,让他明白这个规矩是对自身有好处的。但父母要坚持一定的原则,该坚持的地方必须坚持,在一定范围内民主,不能仍由孩子定。
上一篇:你觉得哪个星座最花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