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历史上的瘟疫有哪些?哪一种哪一次杀死的人最多?
瘟疫,鼠疫,黑死病中国历史上的瘟疫有哪些?哪一种哪一次杀死的人最多?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那么,对于瘟疫,是如何界定的呢?
传统史籍中通常将瘟疫称为“疫”“痢”“瘴疫”或“瘴疠”。现行对瘟疫的一般解释是“容易引起广泛流行的烈性传染病”。《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对瘟疫的权威解释是“具有温热病性质的急性传染病”“属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病情危重凶险并具有大流行特征的一类疾病”。
由此可以看出,瘟疫最大的特点是发病迅速,传染性强,病情危重凶险,且经常大范围的爆发流行。
总的来说,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除了鼠疫,历史上曾对人类造成巨大影响的瘟疫有:天花、流感、结核病、疟疾、非典等。
疾病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中国自古就有关于瘟疫记载描述。
殷墟甲骨文已有“虫”“蛊”“疟疾”“疾年”等文字的记载。“疠”字可见于《尚书》《山海经》和《左传》。
瘟疫,在生理上让人们虚弱甚至死亡,在心理上使得人们惊慌失措。《周礼》《礼记》中都有“以索室殴疫,大丧”“民必疾疫,又随以丧”等记载。
并且,人们还对“疫病”的发病规律有了朴素的认识,《周礼·天官·疾医》载:“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脔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疾,冬时有漱上气疾。”
而到了秦代,“疫病”更为可怖。《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十月庚寅,蝗蟲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
汉朝,公元2年,青周大疫,汉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后汉书·志第十七·五行》记载大瘟疫14次,其中记载发生确切时间的有9次:“光武建武十三年,扬徐部大疾疫,会稽江尤甚”,又有“延光四年冬,京都大疫,民多病死,死有灭户。人人恐惧,朝廷焦心,以为至忧”,又如“建安二十二年,是岁大疫”等,基本都发生在冬季。
三国时期,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发生疫病,当时为太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信中说:“亲故多罗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竟有五人死於传染病。
曹植《说疫气》描述当时疫病流行的惨状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唐代史料中有关瘟疫的记载始于贞观十年(636年),终于大顺二年(891年),255年中共爆发21次瘟疫。瘟疫时而与自然灾害并行,如《旧唐书37·五行志》记载了永淳元年六月的一场瘟疫:“关中初雨,麦田涝损,后旱,京兆、岐、陇螟蝗食苗并尽,加以民多疫疠,死者枕籍于路。”
两宋时期,瘟疫发生比较频繁,北宋的168年里,至少有59年发生过疫灾,南宋的152年里,仅都城临安一地就爆发了15次大瘟疫。《宋史62·五行志》有:“江南频年多疾疫。”
明朝从朱元璋称帝至崇祯殉难的277年里,共爆发大规模瘟疫75次,甚至还有一年爆发多次瘟疫的惨状。清朝从入关至鸦片战争爆发的196年里,有78年爆发了大规模瘟疫。至光绪二十一年后,爆发了京师直隶大疫、1902年黑龙江瑷珲霍乱流行、1910年东北鼠疫三场大瘟疫。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的瘟疫以肺型为主,历史上大约3-20年就会发生一次,主要集中在10-2月这四个月里。
最早记载人类瘟疫最恐怖暴烈、死亡人数最巨大的,则首先当数公元468年的中国,其时,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安徽等地发生疫病,死亡人数达14至15万人。
自此,中国历史上各地瘟疫不断。虽然每次瘟疫都会夺走无数人的生命,但这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也没有阻挡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现公布部分瘟疫史料如下——
1232年,河南,不到50天,死亡9万人。
1308年,浙江,死亡超过2.6万人。
1331年,河北,部分地区90%以上人口死亡。
1358年,山西、河北,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
1401年,山东,2.8万人死亡;福建,2.5万人死亡。
1408年,江西、四川、福建,7.8万人死亡。
1772年,云南,31个县流行鼠疫,25.3万人死亡。
1853年,河南,超过一万人死亡。
1856至1900年,云南86县流行鼠疫,死亡人数超过73万人。
1867至1889年,广西北海等14个县9900死于鼠疫。
1884至1953年,福建57个县、市71万多人死于鼠疫。
1887至1919年,内蒙东部52万人死于鼠疫。
1896至1917、1946至1948年,台湾鼠疫死亡3万多人、2万多人。
1901年,香港,数月内每周死亡百人,计共死亡1509人。
1903年4至8月,香港鼠疫,死亡915人。
1905至1942年,陕西鼠疫,死亡一万多人。
1910至1911年,东部鼠疫,黑龙江、吉林死亡2万多人;同期,肺炎流行,死亡6万人。
1910至1913年,中国和印度发生鼠疫,死亡数百万人。
1917年,内蒙古流行肺鼠疫,波及6个省市,死亡1.46万人。
1920至1921年,东北第二次鼠疫流行,死亡9300多人。
1928年,内蒙西部鼠疫流行,波及17个县、市、旗,死亡3039人。
1929年,8至9月,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发生霍乱,死亡3000人。
1929至1950年,浙江鼠疫流行,死亡5576人。
1932年8月7至10日,哈尔滨暴发水灾,霍乱、猩红热、白喉、麻疹流行,死亡人数未进入统计。
1932至1934年,吉林鼠疫流行,死亡3243人。
1933年,9月20日,东北两个城市鼠疫,死亡1000多人。
1933年10月1日,中南地区发生可疑疫病,造成5万人死亡。
1937年7月,香港霍乱,死亡1100人。
1938至1949年,云南15个县、市,流行鼠疫,死亡4804人。
1942年,北平、西康等12省市流行霍乱,死亡2.8万多人。
1942年至1948年,流行鼠疫,人数未计。
1945至1948年,吉林再次鼠疫大流行,死亡9181人。
1946年,11月香港,820人患天花,死亡530人。
1947至1948年,内蒙古东北部18个县市鼠疫流行,死亡3万多人。
1949年以前,中国性病泛滥,患者达1000多万人。
1949至1992年,中国尘肺发病人数激增,至1992年9月达47万人,死亡达20%。
1952至1953年,辽宁西部疟疾暴发流行,死亡268人。
1972年,上海市皮炎大流行,患者大概50多万人。
2002年,非典型肺炎(SARS)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这是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
2006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同样让人们感受到了全球大流行疾病带来的恐慌。
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2月8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发布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简称“NCP”。
现在中国国内已基本消灭疫情,但我们依然不能放松警惕,要做好自己的日常的防控工作,不活动聚集,不给国家添乱,相信很快就可以测底结束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