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民在喷施农药时应该注意啥?如果喷错了怎么办?
农药,药害,药液农民在喷施农药时应该注意啥?如果喷错了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注意不要被无良商人骗了就行,喷错了喷施碧护解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一位80后的新农民很高兴能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农民在喷洒农药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是自己,先保护好自己,这是最重要的。虽说现在已经没有了剧毒农药了,但是有些农药对身体有一定的腐蚀性,尤其是夏天,天气炎热,很多皮肤暴露在外边,打药期间尤其要注意好自己的身体。
其次就是对庄家或者果树的注意事项。
第一,一定要注意喷施农药的温度,不要在太热的时候喷施,一般在上午8点到10点以前(太早了又露水),下午4点以后喷施农药最为合适,因为这个时间段的温度适中,正是病虫害的活跃期,农药效果比较好。
第二,要注意喷施农药雾滴越细效果越好。有的人可能认为打药时对准植株,距离植株越近,效果越好。其实不是的,喷施农药的喷头距离植株越远,雾化越好,喷洒的面积越大,当然保持在喷头与植株适当距离就行,也不能太远。雾化的细水珠就能更好的附着在植株的表面,药效更好。
现在喷施农药的机器越来越多,样式也越来越多,大家可以根据作物的品种来使用不同的喷药机器。
我是小广,和我一起了解更多农业知识,畅聊农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药广义的定义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产生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狭义上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杀菌、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一类药物统称。特指在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以及调节植物生长、除草等药剂。
一、防治时间不当。如有些农药使用时要求趁露水未干时使用,以增强药液在作物体表的吸附性;有的人不顾用药环境、用药时间,主观盲目乱用药。
二、不看清使用说明,随意增减浓度。凭老经验用药,殊不知浓度高了提高成本,造成浪费,太高了还会产生药害,造成环境污染;浓度低了又达不到杀灭病虫的目的。
三、药没有打到作物要害部位。因病虫而异,有的浓度须喷施到基部、茎部、根部、叶部或顶部(心叶里)、或毒土根外撒施等,必须对症下药,对“位”下药。
四、使用失效农药。农药久置会导致挥发、变质、失效(分层、沉淀等),降低药效。挥发性强的农药尤其如此。大多数农药须在阴凉,干燥、密封条件下保存,且不宜久置。保存农药时有人不注意这一点;不能一次用完的农药,甚至喷至中途把药液搁在喷雾器里隔几天后又用,严重影响了药效。
五、病虫药剂不分,张冠李戴。以杀虫剂治菌、杀菌剂治虫,用防治某病(或虫)的药剂来防治另一种对其无效的病虫的例子也有不少。
要对症下药。分清病害,正确用药。细菌性病害防治药剂有有机铜、无机铜、抗生素类及微生物菌类。真菌性病害药剂较多,建议选用代森类、三唑类、烯酰吗啉、甲霜灵、溴菌腈、乙嘧酚、异菌脲等+嘉美金点。
混发病害治疗有先后。病害混发时应优先防治发病重的病害,进行分类防治。预防病害选择广谱性杀菌剂,如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嘧菌酯等+嘉美金点,既有效防治多种病害,又保证植株的用药安全。
六、不分作物使用药剂。有的药剂只适用于某种或几种作物,如乱用在其他作物上,有可能无效果,敏感作物还会产生药害,残毒等。唑类对瓜类、都累苗期等易产生药害,尽量不用或慎用,也可改用其他药种。
七、盲目混配。不懂农药的理化性质,盲目复配、混用以求兼治多种病虫,结果把互相干扰各自效应或能起反应的几种药剂混配在一起使用。多菌灵不能与铜制剂混用;西维因不宜与乐果、碱性农药和化肥混用;防治稻棉害虫的杀虫脒不宜与碱性农药混用等等。
还有药剂搭配种类有讲究。多种病害同时发生,药剂配方应是内吸+保护+功能性营养嘉美金点三者结合,防病的同时,促进叶面功能的恢复。当然,药剂搭配种类不能过多,一般2-3种,同时要注意轮换用药,避免植株产生抗药性。杀虫剂药剂配方应是杀卵剂+杀成虫剂+助剂,做到虫卵兼杀,提高药效。
八、掌握不好防治适期和防治标准。不懂病虫害消长规律,见虫就打,见病就喷的现象仍较普遍。打早了,病虫情况还未稳定下来,药效过了病虫又发展起来,打迟了一时又难以控制或造成一定的损失。
要结合植株长势用药。植株长势较弱,就要减少混用种类,降低单次用药量,不可一次性用药过多。一旦产生药害,植株很难恢复正常,即使恢复后,也会影响第一二茬果的产量。建议用1000倍液嘉美红利淋根灌根,调理土壤,壮根壮秧。
九、重虫轻病现象。虫吃庄稼时可见,但病的危害就不如虫直观,防治中往往顾此失彼,顾虫失病。
十、长期单一用药,致使病虫产生抗性。一地、一茬、一作物、一病虫,不宜长期套用一种(类)农药,否则病虫易产生抗性。如多菌灵,必须与其他农药混用或轮换使用,才能克服“抗药性”弊端,提高防效。
上述因素是防治效果差,防效不显著的最重要、最常见、也是常常被人忽略的原因。因此,讲求科学、准确地使用农药,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系统学习植物保护知识,用前读懂使用说明,对使用浓度、施药适期、防治对象、适用作物及其具体施药操作和方式等等事项都搞清楚,才能达到经济、安全、高效的目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